第190章 最後的機會

李成不懂電池,但這筆帳哪怕是3歲小孩子都能算明白了。

試想一下,兩塊電池體積看起來一樣,重量也一樣,造價成本也一樣,但一塊電池的電量只有2000毫安,另一塊有4000毫安,你會選擇哪一塊?

只要有腦子的都知道,會無腦入第二塊的。

現在半固態鋰電池就達到了這個無腦入的水平了。

李成看著實驗報告就只有一個想法,他感覺自己要起飛了。

這種電池技術不出意外的會掀起一場巨大的風暴,到時候被風暴刮起來的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而這些銀子裡有5%是他的。

之前李成對zero one電池的市場期望是百億米元,現在他覺得自己格局太小了。

zero one電池未來的上限恐怕千億米元都打不住了。

更關鍵的是,他那個神秘老闆並沒有停止傳輸實驗資料。

也就是說,電池技術還能進步。

李成這會已經不太敢想,這5%的股份未來會是多少錢了。

不過現階段,李成覺得公司的重心不應該放在技術突破上了,而是應該開始打響公司電池的名頭了。

正巧李成認識一個助力腳踏車的生產商。

這家公司的老闆是他的紅顏知己,李成時不時就會找她排解一下寂寞。

現在李成就想給他的紅顏知己推銷一下zero one電池,同時也讓她幫忙測試一下zero one電池的效能。

李成剛剛這個想法告訴了郭遠。

郭遠從01那裡得知李成的計劃後,讓01幫忙查了一下什麼是助力腳踏車。

所謂助力腳踏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也是電瓶車的一種,但它卻不是主要依賴電瓶行駛的,只是在一些坡度較大,或者是人力不足的情況下可以扭動電池,輔助前行。

這種腳踏車誕生於20世紀30年代,不過當時用的不是電池,而是小的內燃機,算是摩托車的始祖了。

而到了80年代,島國那邊因為摩托車事故頻發,對摩托車進行了限制,當時的島國的企業便重新拾起了內燃機型助力腳踏車。

後來有人覺得內燃型助力腳踏車騎行時不怎麼安全,整體機身還會發燙,於是就把內燃機改成了電能驅動,同時改良了裡面最核心的動力輔助系統,電動助力腳踏車就出現了。

後來華夏這邊也嘗試著引進過這種助力腳踏車,只不過限於當時的技術,沒辦法自己開發出來,而購買配套備件價格又極為昂貴,於是向摩托車的方向慢慢改進,最終形成了後來的電瓶車。

看完01查到的資料郭遠眉頭一皺:“01,我怎麼感覺這種腳踏車我感覺還不如電瓶車呢!”

“郭遠先生在國內01也更建議直接使用電瓶車,但是在國外,01認為這種助力腳踏車才是王道。

現階段助力腳踏車也是國外最受歡迎的腳踏車,像國內這種電瓶車的市場才是非常奇怪的。”

“理由呢?”郭遠問道。

“就純粹的民用功能而言,電瓶車比電動助力腳踏車方便多了。

不過,現在的電瓶車續航不夠,充電時間也很長,相較而言電動助力腳踏車就方便很多。

雖說在騎行狀態下續航不比電瓶車強多少,但電池夠小,充電時間會很快,就算電瓶沒電了也不會影響車子的正常騎行。

在國外那些地廣人稀的國家,助力腳踏車更方便一些。”

“原來是這樣!那你覺得李成的想法可行嗎?”郭遠問道。

“分析中分析完畢,01認為該想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zero one電池率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