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把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的病歷資料上傳。

屆時,任何醫療行業的相關從業者都可以利用雲儲存技術,找到自己想要的病例,以及治療方桉,這樣可以大大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同時這些資料也能為生物製藥服務,這些資料就相當於很多的實驗資料,有了這些資料,藥物研發的難度也會大大降低。”

【林妤沫的想法在國外已經有人付諸行動了,2029年全球第一個醫療性質的雲服務平臺就會誕生。

2057年,這個雲服務醫療平臺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網上醫療互助平臺,幫助了數以億計的醫生和患者,很多生物製藥公司也因此受益。

不過由於華夏這邊對雲服務的認知停留在了網際網路巨頭的網盤中,對這次全球性的醫療改革事件並不積極,沒有出錢出力。

華夏這邊的醫院和生物製藥企業,每次使用該平臺都需要支付一筆費用,每年下來近百億華夏幣。】

郭遠聞言嘴角一抽,這麼一想百度網盤還真是害人不淺啊!

下個10mb的歌曲都要5分鐘的網盤,大傢伙應該都覺得沒什麼用,所以才會這麼不重視。

硬生生的錯過了一次醫療體系改革的浪潮。

【雲儲存的錯過並不可惜,可惜的是錯過了雲端計算。

雲端計算是把一份計算工作,分開來,一部分放在這個伺服器,一部分放在另一個,這樣就有了所謂的“分散式計算”。

不管雲端計算做的事情有多難實現,條件多麼複雜,原理就是這麼簡單。

比如執行一個程式、提供一個應用軟體、提供一種網路服務,在計算機的世界,都是一堆的二級制資料的計算而已,都是雲端計算可以實現的。

甚至可以把軟體、服務、開發環境都可以分開來。

把這些工作分在不同的地方,你做你的,我做我的,用的是同一組伺服器,同一套軟體,這就是雲端計算。

所以雲服務當網速足夠快,儲存、計算都可以放在不同的地方來做,大大節省了空間成本和時間成本。

同樣是因為華夏人對雲服務的失望,雲端計算也沒有引起太多重視。

2030年,谷歌正式開始將雲端計算技術和搜尋引擎相結合。

2035年,谷歌搭在了雲端計算功能搜尋引擎在全球普及,利用這份強大的算力,谷歌實現了一連串的技術突破,其中包括谷歌一直在推行的基因醫療技術。

2041年,谷歌攻克了埃博拉病毒。

2047年,谷歌在艾滋病毒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2059年,人類戰勝了艾滋病毒,又一項絕症被人類所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