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遷都洛陽,並將其作為永久性的第二首都,改稱神都,三省六部均在此設定分支機構執行聖旨,機構負責人由北門學士出任,企圖從形式上架空長安的政治影響,成為一個沒有實權的留守政府,但混亂才剛開始,兩邊朝廷就互相埋坑,詆譭對方,胥吏做事必須在長安,洛陽兩地來回請示,花費劇增的同時工作效率大幅降低。
為徹底解決以儒門四姓為首的門閥權貴影響,武則天對高宗李治加重移魂大法的功力,使得高宗李治進入中風癱瘓的狀態,只能將朝政託付給她處理,開創皇帝,皇后同時上朝接受百官朝拜的先例,後世的史學家不由得哀嘆道:
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殺生,決於其口,天子垂拱而已。
武則天上朝聽政之後,在許敬宗和李義府的建議下,下旨重修《貞觀氏族志》,要從文化上打壓門閥權貴,立皇室李姓和武姓為第一等級,將高祖,太宗,高宗三朝所有五品以上官員按官職序列和武則天的喜好重新排序,壓制儒門四姓在社會上的聲望。
正當武則天對長安門閥權貴政壇的清洗如火如荼之際,卻不想後院起火,一直備受她寵愛,以放蕩紈絝,無法無天,聞名長安的侄子賀蘭敏之,竟然在武則天母親,自己的祖母榮國夫人楊姥姥過世服喪期間,強暴為自己表弟,武則天和高宗李治的長子李弘,遴選的當今太子的準太子妃,司衛少卿楊思儉的女兒,淪為京畿笑柄。
家醜貽笑長安,讓武則天剛剛建立起的家族威望瞬間掃地,被門閥權貴嗤笑為野蠻苟且之家,蠻胡未化之民,不得不將原本賜姓為武的賀蘭敏之改回原姓,而更讓武則天措手不及的是她最有力和最忠實的幫手許敬宗,在她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撒手人寰。
失去許敬宗在政壇上的威望,武則天受到門閥權貴的集火反擊,讓她意想不到的是,率先反對她的居然是自己的兒子,由儒門四姓門人戴至德、張文瓘、蕭德昭教授品行的太子李弘,公開表示反對母親武則天囚禁蕭淑妃兩個女兒的做法,引起政壇非議。
或許受到自己未婚妻被強暴的刺激,為洗清屈辱,在武則天提出要代替高宗李治全面接管朝政,以此來鞏固失去許敬宗支援的統治基礎之時,由中書令兼太子中庶子郝處俊和太子右庶子李義琰率領長安百官上書,拒絕武則天的掌權,改由太子李弘監國。
武則天震怒之下,下旨宣太子李弘來神都洛陽接受問詢,深受儒門人倫之理教誨的太子李弘,毫無戒心的帶著過繼給自己當兒子的侄子李隆基來到神都洛陽,由宰相李義府接待,入駐合璧宮綺雲殿,當天夜裡七竅流血,暴斃而亡。
太子李弘暴斃身亡的訊息,震驚朝野,長安,洛陽兩地群臣對於武則天深感恐懼,紛紛致仕,中央機構近乎停擺,無奈之下,武則天只能選擇退避三舍,還政於潞王李賢,立其為太子,在長安監國,並將宰相李義府流放西南邊陲之地巂州。
被後代史學家成為章懷太子的李賢,容貌俊秀、舉止端莊,深得高宗和朝臣讚賞,監國之後,將宰相李義府流放的訊息檄告天下,張貼於各道府城門之處,以此緩和兩京朝政的矛盾。
落日餘暉之際,岐州雍縣鏡湖邊上,來此已經一年多的崔湜,呆滯的看著倒影在水波之上的身影,喃喃自語:
“鏡花水月一場空?”
“小崔崔,小崔崔,大喜啊!”
身後傳來一陣歡快的聲音,崔湜知道來人正是對自己莫名關心的李淳風書童沈月,略有反感的裝作沒有聽見。
“小崔崔,你沒有聽見我喊你嗎?”
沈月走近拉著崔湜的臂膀,對著他說。
崔湜有些不耐煩,這一年多來,沈月居然真的帶著他幹農活,下地翻墾,割豬草,餵養家禽,直叫他這個養尊處優慣了的貴公子,叫苦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