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昭妃為皇后,但康熙十七年的時候,鈕祜祿氏皇后也因病去世了,被皇上封為孝昭仁皇后。之後皇上便被打上了克妻的名聲,從此宣佈不再立後。而康熙十九年那次則是因為要平三藩,因此便取消了選秀。

如此十年,後宮之中都未選秀,但生下來的皇子格格是越來越多不說,宮裡的女人們也越來越多……

康熙十六年算的是皇上大封后宮,不止昭妃被封了皇后。原來的佟妃也被封了貴妃。最後八月份的時候,李氏被封了安嬪被皇上排在了重嬪之首,下面是王佳氏被皇上封為了敬嬪,緊跟著的是董氏被封為了端嬪,之後是納喇氏被皇上封為了惠嬪,馬佳氏則被皇上封了榮嬪,博爾濟吉特氏那位庶妃也被皇上正式封為了宣嬪,在宮裡熬了數年的赫舍里氏庶妃被皇上封為了僖嬪,而萬琉哈氏也被封為了定嬪,除此之外,還有一位新人也十分的亮眼那便是宜嬪,原來的那位貴人在宮中早就不得寵,郭絡羅氏家族心中也感受得到,於是趁著自家有功的時候,又給皇上送了一位美人,入宮之後就直接被皇上封為了貴人,而這次大封后宮她也被封為宜嬪,聽說這位新進宮的郭絡羅氏是原來那位貴人的嫡妹,比原來的那位貴人在家更為受寵,也怪不得皇上會對她更加重視。最後則是瓜爾佳氏和嬪。

康熙二十年的時候終於平定了三藩,如此前朝要進行封賞,後宮也跟著再次大封了次後宮,佟佳氏從貴妃晉封為了皇貴妃,佟佳氏家族也被皇上給抬成了正黃旗。鈕祜祿氏家族出了個皇后,但遺憾的是沒有給皇家生下皇子,於是在孝昭仁皇后去世之後,藉著鈕祜祿氏家族在戰場上為皇帝獻上的汗馬功勞將孝昭仁皇后的嫡親妹妹於康熙十九年送了宮,初入宮時被皇上封了妃但沒有行冊封之禮,可以說不算名正言順的妃位,但這次也被正式的封為了貴妃。而納喇氏也由惠嬪升為了惠妃,緊跟其後的卻不是馬佳氏而是那位郭絡羅氏宜嬪被封了宜妃,再接著的那位也算是後宮之中的新起之秀,就是歷史上那位將自己的阿哥送給了皇貴妃撫養最後登上太后寶座的烏雅氏,這一年她也被德妃,烏雅氏是隻不過是個包衣,卻能得皇上如此恩寵,一來聽說是有康熙十八年為皇上擋地龍倒下的屋簷主子的恩情,二來後宮之中很多人都暗自將她比作“常年庇門不出”的元熙妃,可見是個手段不俗的。最後才是馬佳氏榮嬪被皇上晉為了榮妃。

妃位以上的如今就這幾個,但嬪位以下的就多了去了:李氏安嬪依舊是眾嬪之首,其後是王佳氏敬嬪,接著是董氏端嬪,博爾濟吉特氏宣嬪,赫舍里氏僖嬪,萬琉哈氏定嬪,瓜爾佳氏和嬪,這些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動。嬪位以下兆佳氏從庶妃晉升為布貴人,戴佳氏晉升為成貴人,那拉氏晉升為通貴人,郭絡羅氏貴人則依舊沒有封號,也不知道是不是皇上對於她依舊有些不喜。常在只有兩位一位是富察氏富察氏純常在,還有一位就是尹常在。答應只有一位覺禪氏良答應,最後便是一位庶妃章佳氏。

這裡面說實在的大多也還都是老人,新人也只有良答應和章佳氏庶妃二位,良答應聽說是皇上喝酒後亂性寵幸的一個辛者庫的宮女,聽說這位宮女樣貌出眾,可以和前朝那位董鄂妃相比提並論,最開始的時候皇上甚至連續召她侍寢七日,最後還是因為太皇太后的阻止而被迫結束,後來更是為皇上生下了皇八子,只是不知道為什麼這位良答應在她懷孕的訊息被爆出來之後就徹底失去了皇上的寵愛。而那位章佳氏則是皇上御前侍奉茶水的宮女,一次偶然被皇上寵幸了,之後還是一直在御前服侍,後來也不知道皇上是怎麼想起了她,給她了個庶妃的位置,也算是擺脫了宮女之列,有了名分。

說實在的,這十年皇上新寵幸的嬪妃只有貴妃、德妃、宜妃、良答應和章佳庶妃,而其中貴妃是來自於大家族的原因進的皇宮,德妃是被皇貴妃當做自己的生育工具而獻給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