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朝堂之上果然出現了一種新的聲音,有皇上在背後撐腰,雖然這些大臣地位不高,出身也不夠顯赫,可腰板都挺得直直地,懟起權貴一點兒也不含糊,拿先帝和當年太皇太后為太后時下發的聖旨和諭旨作為依據,又用順治十四年雪災前後百姓的生活做對比,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很快為雲錦玉洗清了禍國妖妃的罪名,轉而帶上“福星”的帽子。
這些大臣既有實在的證據,又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嘴,而皇上也不用說自然是站在他們這邊,眼見著權貴們心中依舊不服,直接將當初下發的懿旨找了出來當面對質,又找出順治十四年賑災的證據,眼看已經有部分人動搖,玄燁趁勢拿出圓德大師給他的信,上面赫然表明雲錦玉就是圓德大師承認的福星。此信一出,反對者再無發給雲錦玉按上禍國殃民的罪名,不然那就是明擺著告訴皇上你有不臣之心。
眼看著雲錦玉“福星”的名頭即將坐實,那些世族的計劃即將失敗,他們瞬間慌了起來,其中不知是哪家的子弟‘挺身而出’,在各種證據面面俱到擺在人前後依舊反駁道:
“稟皇上,這些證據只能證明熙貴人命格顯貴,其福星的身份於我大清有益。有先皇和太皇太后的旨意臣等自然相信,可其中不乏有巧合之故,亦有可以操控的地方。至於圓德大師的親筆所書由皇上您親自拿出,臣等不得不信。而五阿哥雖為福星之子,可並未有福星之子就是福星的道理!五阿哥出生後這後面所發生的一系列的事情,諸位大臣和百姓想來都是親身經歷之人,若不是災星降世,我大清本該國泰民安,豈會發生這一系列的動亂?”
此人此話一出,玄燁心中不免惱火,他這是什麼意思?他話裡話外不就是在說朕為了小人兒在打掩護,所以他們不得不承認小人兒是“福星”?但無論如何先帝爺的聖旨和太皇太后的懿旨,已經順治十四年的檔案做不了假,就算有巧合之故,這也是事實。
至於圓德大師的書寫,玄燁不禁有些犯愁,若圓德大師沒有出遊該多好?他還用得著被個奴才擠兌?不過這樣一來,他的計劃倒被打亂,他本來是想先坐實小人兒“福星”的身份,然後再順勢拿出當日他試探圓德大師給承旭看的結果,以摧枯拉朽之勢平息流言蜚語,準備鎮壓叛亂。
可現在沒有圓德大師的親自到場,“福星”的名頭被人質疑,再這麼下去,他自己也要被大臣們懷疑是不是被妖妃迷了心智。而他後面說的那些話更是對承旭不利,這個時候即使他拿出證據來,也對承旭不利。
玄燁的安排自然不只如此,他昨天見了太皇太后,就在民間安排了人暗中將這些事兒透露出去,私下引導輿論,他現在只能希望能起到一些作用。
果然,聽了那個臣子的話,那些權貴又找到了一個可以反擊的地方,因為玄燁開始表現的對雲錦玉的重視,他們不再把目標投向雲錦玉身上,而是把所有的炮火都集中到了承旭身上,看樣子是想要把承旭災星的名頭扣地死死的。就連玄燁後面又拿出圓德大師給承旭看的結果,也不能得到他們的信服。
看著堂下吵成了一鍋粥,又開始逼著他殺子,玄燁只得佯裝惱怒對著那些逼著他殺子的大臣一頓臭罵,再次鎮場,朝上頓時安靜,他順勢宣佈將所有的證據公示在外三日,宣佈退朝。心中其實還是對宮外有所期待,這些訊息傳出去,好歹也算是對百姓的解釋,也能重拾一部分的民心。
由於各方運作,宮外什麼訊息都有,百姓也是看得糊塗,摸不準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就在有人故意挑唆之下,一種聲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壓倒了其他說法。
都說皇上繼承了先帝的情種,喜歡上了熙貴人,就如同當初先帝只鍾情於董鄂妃一樣,而皇上不想處死自己心愛的女人,所以才利用權勢威脅圓德大師,其實那女人就是妖妃,她兒子就是災星,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