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再見這兩位長輩雲錦玉也頗有感觸,特別是太后娘娘是真的,拿自己當女兒疼的,也許她也是年紀大了,變得愈發感性了,看著這兩位形象各異的老人,雲錦玉心裡也有些泛酸,眼眶微微發紅,說出的話不自覺的帶了點哭腔:“臣妾攜兒女給太皇太后、太后娘娘請安,太皇太后福隆康泰,太后娘娘萬福金安!”

太皇太后直接起身上前扶起雲錦玉,激動的上前拉著她的手道“好孩子,快起來、快起來,這些年你受苦了啊孩子!”說罷眼淚不經意的就從眼眶中流了下來。這些年她和皇帝早就將後宮之中那些陳芝麻爛穀子之事給查了個清楚,皇上那些死去的孩子還有對於雲錦玉的針對,她們都查了個清楚。但當時因為時機不對,未能及時給她處置了,只要想起因為她的縱容而讓那個女人害得雲錦玉和皇上的孩子流落在外,太皇太后心裡一直有一些過意不去。

沒錯當初對雲錦玉的追殺正是赫舍里氏皇后所為,還有云錦玉被迫去護國寺也是她所為,皇上嬪妃們的那些夭折的孩子,有一部分也是皇后所為,那些所作所為直接踩到太皇太后的底線。她和皇上商議本來打算是廢后,但當時前朝的情況不允許不說,皇后又懷了身孕,罪不及孩子,於是便先暫時以為皇后的身子著想為由軟禁了皇后,想要等皇后生下了孩子之後再說。

至於承祜的死是後宮嬪妃對皇后的報復,他們心裡都知道的清清楚楚。特別是榮妃懷孕了那麼多次,生下了幾個皇子,最終卻只活下了一個,她們心中能不恨嗎?皇后再次懷孕之後,當時的惠妃、榮妃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但想起婚後的所作所為,她和皇上最終只選擇了無視,只要孩子沒事兒他們便能夠睜一隻一隻眼閉一隻眼當做什麼也沒有看到。

最後皇后大出血死去世,當時三藩打的激烈,但嫡子的出生卻起到了振奮人心的作用,故而再怎麼樣嫡子不能出事兒,更何況他們心知那些嬪妃對於嫡子的惡意有多大,於是皇上邊將嫡子養在了自己身邊。而三藩的平定也到了關鍵時期,為保大清根基,她和皇帝商量立了嫡子為太子。皇后死後本該是葬在皇帝的陵墓之中,百年之後與皇帝合葬,但皇后的所作所為已經不足以勝任這個皇后之位。雖然皇帝沒有廢后,但是也早已和赫舍里氏家族說清楚了,最終皇后只葬入了妃陵,這個是外人都不知道的。因此在看到雲錦玉和大阿哥之後她滿眼的慈愛。只是這也讓他們意識到後宮嬪妃們的手段,這些年有意無意的對嬪妃多加限制,監管更加嚴格,再不會出現在背後謀劃殺子的事兒了。但這件事依舊給兩人心中留下的陰影,故而大封六宮之時,榮妃排在了末尾,至於惠妃若不是皇上兩者取其輕,拿她壓制後宮之中的新起之秀,也不會給她排在雲錦玉的後面。

也許人老了就喜歡看家庭和睦,她知道皇后的所作所為讓雲錦玉被迫跳崖脫生,更是在外失憶了數十年如今才剛剛恢復記憶,她不能想象一個帶著孩子失憶的婦人如何在外生存,但據皇上所說雲錦玉將大阿哥教養的很好,還參加了科舉考試次次都是榜首,她還在外領養了一個義女,都是懂事的孩子。但她不希望雲錦玉知道當初的真相之後,將所有的仇恨都轉嫁到太子身上。這些年太子過的也很苦,沒有額娘護著,還需承擔起繼承大桶的責任,每日都很累,對於這個她和皇上親手養大的孩子,對她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讓哪一個受欺負她心裡都難受。

本來她是不打算將真相告訴雲錦玉的,但沒想到皇上嘴那麼快,直接就給交代了清楚,故而今日她配合皇上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勸說雲錦玉,讓她放棄心中對太子的仇恨。

而皇太后在得知真相之後,直接罵那個女人為“毒婦”,但到底她在皇上心目中的分量不夠,無法阻止太皇太后和皇上的所作所為,同時心中有存有怨恨。只是時間往往能夠逐漸的消散仇恨,隨著太子身份的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