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五年

春五月底

這場由秦王贏華髮動地戰爭最終以秦國失敗,蜀國、雍國的得利而告終。

秦王贏華也死在了涼國密探安排的人給刺殺而亡。

對於秦王贏華的死亡,天下計程車人對其並不感到意外。

許多大儒拿他當成做了一個君王的範例。

“秦王贏華,將異族帶入自己的國家內,屠殺自己的民眾,說明他是一個昏庸的君王。自恃勇武,而不讓自己身邊計程車卒貼近守衛自己,最終死在了那個廚子的手裡,說明他是一個自負的君主。得到賢臣的輔佐,卻不去聽賢臣的諫言,這是個愚蠢的君主。這樣的君主就算是活了下來,早晚有一天也會被上天所拋棄。”

許明這樣對著自己的弟子們說道。

當西北的戰事結束,許多國家前往西北的探子們,第一時間將戰報傳回了各國。

各國之中的上流人士以及許多官吏都知道了這場戰爭最終的結果。

炎國得知戰事的結果後,先是派出使者對秦王進行了一番譴責。

名義上,炎國還佔據正統,炎國的皇帝還是天下的天子。

而贏靖則是恭敬地對待了使者,甚至對炎國發來的譴責詔書上,沒有表現出一絲一毫的不滿。

炎國對於秦國的不滿也在贏靖地這番行為下,逐漸地消失,甚至對他露出了幾分溫和。

贏靖將自己對大哥的諡號同諸位大臣商議了過後便將商議結果傳給了炎國使者讓他覆命。

而炎國方面也很給面子的同意了。

贏華的諡號為厲。

秦厲王,確實是個實實在在的惡諡。

贏靖還故作姿態想要給個桓的諡號。

(桓:闢土服遠曰桓;克敬勤民曰桓;闢土兼國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敵服遠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壯以有力曰桓)

從某方面來說,這個諡號也算有些符合贏華,至少在沒有攻打蜀國之前,挺符合的。

可是贏靖的提議被一眾大臣所回絕,硬是堅持給了個惡諡。

(其實諡號一開始還是挺客觀的,後來發展到唐宋時期......就有些......我記得唐朝某位明君在死之前還暗示自己的大臣:“你們覺得文這個諡號怎麼樣啊?適不適合朕呢?”於是這位皇帝死了之後諡號也是文,只不過大部分人都只記得他的廟號而已。“

而那些在北地的國家們知道這個訊息之後,對秦國的國力給出了一個判斷。

唐國

晉陽

國君李平收到戰報以後輕輕地笑了起來。

“秦國,也算是一個建國很早的國家了,比蜀國、雍國建立的時間還長呢!結果卻出了這樣的一個國君,還惹得天下人恥笑,秦國的新任國君除非勵精圖治否則改變不了秦國的繼續衰敗了。”

李平說完,他身邊的國相趙騰點了點頭表示贊成。

“罷了,我們又不與他秦國接壤,本來寡人還尋思著與秦國結盟攻打雍國呢!看來我還是先靜等一段時機等過了春種,也看看那個新任的秦君如何!再尋思結盟的事情吧!”

“王上英明!”

“目前先說說北邊的那些狄,他們......”

燕國

薊城

燕王燕宸在自己的宮殿之中看著這封戰報以及詳細過程。

他不由得有些感嘆了起來。

燕王是一個頗喜歡武事的人,這一點倒是與那個逝去的秦王贏華有些類似。

不過也有區別,燕王喜歡審時度勢。

他知道自己國家的缺點和弊端。

他的國家西部和南部與趙國毗鄰,而他的東部那些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