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老栓家跑回來一個二孃,鬧得三房也分了家的事兒又在趙家村裡掀起了新的議論熱潮。

雖然老村長為了二孃的名聲,已經嚴令村人不許私下裡說起這事兒,但村裡的碎嘴子那麼多,總有忍不住的愛多說兩句。

尤其是劉婆子這種看趙家人不慣的,聊著閒話還不忘編排幾句趙二孃:“我看那也不是個安分的,都去劉家當童養媳了,還成日裡往孃家跑。連生娃那樣的話都說得出來,估計人早都不清白了。”

她說這話時,正好江秋娘領著小幼娘打水要往家裡走,聽見這話江秋娘也不客氣,一腳踢斷了劉婆子的凳子腿,把她摔了個四腳朝天。

劉婆子哎呦慘叫一聲,扭頭想看看誰那麼不長眼,敢踢自己的凳子,結果就對上了江秋娘冷冰冰的視線,她登時不敢說話了。

連帶著跟她一起編排趙家的幾個村人也縮著脖子走開了,再不敢多說一句。

這幾日陳玉娥母女倆也沒少聽到那些閒言碎語,陳玉娥自然氣得不輕,她本來就心疼閨女受了罪,結果那群人還這麼說她。

好幾次陳玉娥都想拿了掃帚跟那些說閒話的幹上一架,最後卻被趙二孃攔住了。

“他們願意說就讓他們說去好了,反正我們知道自家日子過得好就夠了。我又沒做錯事,一點兒都不怕他們去說。”趙二孃勸了陳玉娥幾句,轉頭母女倆就聽說了江秋娘把劉婆子踹翻的訊息。

陳玉娥從前還不大喜歡這個二嫂子,總覺得她沒脾氣人也不夠聰明。經歷了這些事情後,她徹底對這個二嫂子改了觀。

想著人家怎麼說都幫了他們家不少,她就跟自己親孃借了點兒雞蛋,領著二孃上門道謝去了。

江秋娘當時出面幫忙只是看不慣那些人這麼說一個孩子,從沒想過要報答。

但陳玉娥和二孃眼巴巴登門道謝了,她更不好把人拒在門外,只能把他們迎進了院子裡。

這還是陳玉娥這麼多日以來,第一次看清草屋的模樣。因為外面的院牆沒修,所以從外邊兒看起來草屋還是那副又破又舊的模樣,但裡面的屋子和院子都是趙老二請了人修補過的。

別的不說,總歸不像之前那樣又進蚊子又鑽風了。好好收拾了一下,趙家六口人住著比先前在老房子裡還要舒服。

陳玉娥羨慕地把整個院子打量了一遍,不由地感慨一句“二嫂子真會當家”。

從前趙家老房子也是很乾淨的,小幼娘年紀雖小,但很多活兒都會幹。往常有她在,雞鴨都是她在照料,院子也都是她在打掃。

如今分了家之後,習慣了指揮旁人做這些零碎的趙老太和劉翠雲都不愛動手,一時間院子灰撲撲的不說,連雞鴨都沒那麼愛下蛋了。

從前陳玉娥沒察覺出小幼孃的重要來,如今這麼一對比,她才警覺這個小侄女兒竟在家裡幹了那麼多活兒。

感慨只是瞬間,江秋娘很快給她們端了熱水,還取了一盤子糕點出來。一開始陳玉娥還推辭著不敢吃,還是江秋娘告訴她,這是趙四寶做的,母女倆這才放下心來嚐了幾塊兒。

這一吃倒把兩人都驚到了,陳玉娥從前沒嘗過趙四寶的手藝,一開始還不大相信他有那個本事,等到整個口腔都被細膩香甜的滋味兒佔據,她這才意識到趙四寶還真有幾分本事。

趙二孃雖然之前吃過小幼娘塞給她的糕點,但那也不是新鮮出鍋的,放了一天怎麼也影響了味道。

但今天的明顯是才做出來沒多久,她一吃就品出了差別,心裡對趙四寶的手藝也有了新的認識。

今兒是趙老二給那六家人發工錢的日子,幾個孩子都被他領走了。家裡沒有別人,江秋娘只能硬著頭皮招待陳玉娥。

好在陳玉娥大概也覺得跟這個妯娌說不上話,乾巴巴地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