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榆樹山裡的宋家溝小站。
慰-安婦密營的指揮官、瀨名師團憲兵隊隊長平井寺一少佐,正在自己的隊部裡,接待兩位突然駕臨的上峰——瀨名師團的旅團長萩原晃少將與文城特務機關長小島正雄大佐。
此前,平井寺一已經引領著萩原晃和小島正雄,參觀完了營地裡的慰-安婦營房。
宋家溝車站站臺的後面數十米遠,在一片開闊地上,用鐵絲網和木樁圍起了一個寬大的營地,朝著車站站臺而開的大門,也用鐵絲網和木樁製作。大門口,有身著憲兵服色的八名日軍士兵荷槍實彈地站崗;鐵絲網外圍,有幾組憲兵繞著營地來回巡視,其中兩組還攜有德國牧羊犬。
鐵絲網圍起的營地裡,平行分佈著三排主要用木材搭制而成的營房,每排營房有十三個小房間;三排營房共計三十九個小房間。三排營房之間的過道上,同樣有憲兵在佈崗巡邏。
營房的風格,帶有日本本土的和式木屋特點,房間門口有地沿,門是拉動式,每個房門上方的屋簷下,還懸掛著一小盞木條鑲燈。
這個森嚴肅殺的氛圍中透露著一絲曖-昧、看上去不倫不類的營地,就是慰-安婦密營。從太原秘密強徵來的三十八名無辜的中國婦女,眼下就被分別強行安置在這營房的一個個小房間裡。
萩原晃和小島正雄注意到,一部分房間內的板壁上,已經張貼了各式圖畫,包括日本滿鐵映畫的電影海報、江戶時代的仕女圖、甚至還有顯然是東京的藝伎招貼畫。這些都是不久前、華北方面軍司令部的高參鈴木少將從北平、天津收集後帶到太原的——由此可見方面軍對組建慰-安婦密營的關心程度,連如此縝密的細節都考慮到了。
而在這個正午,萩原晃與小島正雄之所以突然從文城乘車進至小榆樹山宋家溝,也正是出於華北方面軍司令部剛剛發來的一紙密電,密電是直接發給瀨名師團長的,電文如下:
“方面軍主力決定從自衛觀點出發,進攻徐州;目下第二軍已經下達向大運河攻擊前進之命令,一部在攻佔青島、鄒縣後,正於諸城、兩下店附近與中國軍交戰中。
為保障軍紀及前線作戰官兵士氣,著你部加緊《風計劃》內容落實,並即日起肅清同蒲路、正太路山西境內沿線治安,隨時聽令,起運風字軍列至山西河北交界之娘子關,方面軍將派部接應。”
這封密電,電文不長,但卻內涵豐富。
時值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二月下旬,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不顧本土大本營及參謀本部的禁令,擅自決定繼續擴大中國戰局。命令所轄第二軍(含板垣師團和磯谷師團)組建先頭支隊,向山東境內京杭大運河附近的徐州進發,其前鋒已經抵達諸城、兩下店一線,與國民政府軍委會的第五戰區部隊展開接觸作戰——倘若戰局繼續發展,一場大會戰在所難免。
此時,華北方面軍司令部想到了要將剛剛組建的慰-安婦服務隊送至山東前線勞軍,檢驗觀察成效,為今後是否大規模推廣提供參考依據。於是密電瀨名師團做好轉運慰-安婦的準備。轉運線路,訂為太原至河北的正太鐵路,由瀨名師團(同時請山岡師團的駐屯部隊協助)保障正太路山西境內的安全,華北方面軍派部隊在娘子關接應,再由河北運至山東。
為保密起見,密電內文並沒有提及慰-安婦字眼,而所謂的“風字軍列”,即特指運送慰-安婦的專用列車,目前正悄然停放在宋家溝小站的站臺邊,且已經將其中三節車廂的車窗,由木板封釘改為全部用鐵板焊死。
由於師團長瀨名正樹眼下正在太隰公路沿線、親自指揮加藤旅團進攻晉西南的閻錫山殘部,所以瀨名中將將方面軍司令部的密電,轉給了坐鎮文城的萩原晃少將。旅團長不敢大意,立即攜文城特務機關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