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鎮文城的旅團長萩原晃少將,剛剛乘坐著小火車,做了一次來去匆匆的短程旅行,目標就是十五公里外的靈石縣——他是去視察駐屯在那裡的麾下的西條聯隊高木步兵大隊,後者日前一舉擊潰守城的中國軍,奪佔了縣城。

隨著重要絕密的“風計劃”開始實施,華北方面軍司令部特地電令瀨名師團:執行進攻晉西南的作戰任務的同時,必須兼顧“風計劃”的安全。

基於此,經過瀨名師團長與萩原旅團長的電話會商,師團從總預備隊西條聯隊當中,抽調一個步兵大隊迴歸萩原旅團節制——該大隊抵達文城,即刻沿同蒲路出動,向文城以南的靈石縣發起了攻擊並佔領之——靈石據守之後,文城“三點一線”的防禦就向外獲得了戰略支撐,這對拱衛小榆樹山慰-安婦密營的安全意義非凡。

高木步兵大隊擊潰的中國軍,系其第二戰區的中-央軍十七軍八十四師一部,當時該部據守著靈石縣城以及附近鐵道線兩側的村落。另外,晉軍獨立12旅主力從文城落荒而逃後,也逃到靈石以北的郊區參與外圍佈防。但據高木少佐彙報,晉軍獨12旅在皇軍發起外圍攻勢的最初,就一鬨而散了。

高木大隊是西條聯隊的精銳,身為上級長官,萩原晃當然瞭解其強悍的戰力,所以他對該大隊順利攻克靈石並不意外。在靈石縣視察部隊期間,旅團長少將一邊嘉勉麾下的勇士,一邊叮囑大隊長高木少佐:靈石如今已經成為南同蒲路上的最前沿,也算是文城的南大門,務必嚴加戒備。靈石向南的下一站韓信嶺,據悉仍有中國軍第二戰區的部隊佈防,應當時刻警惕。

察結束後,返回文城旅團司令部的萩原少將感到一陣輕鬆。稍事休息,他將視線放眼到了第一軍在整個山西的攻勢上:

根據瀨名師團司令部連日來的陸續通報,沿著太隰公路南下的師團主力,目前已經與晉軍第十九軍接火,幾番戰鬥之後,晉軍在大麥郊、川口一線的防禦很快崩潰,加藤旅團長正揮師追擊。看來,晉西南的戰事開局順利。

與此同時,加藤旅團還專門抽出一個步兵大隊,以其為基礎附加部分野炮兵和騎兵,組建了一個臨時支隊,做好了向晉西黃河岸邊的中陽、離石等地攻擊的準備,那裡據守的是傅作義的綏遠軍第三十五軍。

再放眼更廣袤的晉南,同為第一軍麾下的下元師團,沿邯長公路的進展更為神速,來自太原的軍司令部的戰況通報表明,下元師團苫米地旅團的前鋒剛剛攻下了邯長公路的終點:長治。稍事休整後,將繼續沿著屯臨公路,向同蒲路上的中國軍第二戰區的大本營臨汾進軍!

而從河南北部殺入山西南端的土肥原師團的兩個支隊,也在斜刺著朝著同蒲路方向快速攻擊前進,情報顯示,很少遇到當地中國軍的有力抵抗。

看來,留在山西境內的閻錫山、衛立煌的部隊,已經是殘破不堪了!

如果說去年晉北戰役、忻口會戰期間,山西的中國軍還有決一死戰的勇氣和實力——畢竟,當時板垣徵四郎率領的勁旅都已經在忻口當面岌岌可危了——那麼經歷了後來太原失守之下的大潰逃,無論土皇帝閻錫山還是外來戶衛立煌,其手下的人馬都失去了血性,淪為了一觸即潰的羸弱之師。

回了回神,萩原晃將目光重新鎖定在地圖上的晉西南位置,那裡的閻錫山晉軍是整個山西中國軍當中最大的一坨,名義上足足接近三個軍,且是佔有呂梁山之地利的地頭蛇。瀨名中將曾經一度擔心會比較難纏,但從最新得到的戰報來看,似乎有些過慮。

剩下的就是延安主導的八路軍了。比較棘手的是,八路軍在眼下的山西可謂遍地開花,他們不像中-央軍、晉軍和綏遠軍那樣集中在某一個大區域駐紮——在晉西北、在晉東北、在晉西南,甚至在眼下自己坐鎮的晉中南,都有這支武裝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