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兩位表兄王宓也是第一次見。

那唐修倒還罷了,唯有唐俊,那可真是姿儀俊美,又帶著京裡公子的氣派,卻是王宓從未見過的。

她那一顆將懂未懂的少女芳心,便暗暗地往唐俊身上偏了好些。

可偏偏的,那唐俊皮相雖好,態度卻冷淡。

王宓幾次挑起話頭,他皆是神色懶懶的,根本不怎麼兜搭。

誰想傅珺進來以後,唐俊的眼睛立刻就直了,一雙眼珠更是錯也不錯地直盯著傅珺瞧。

王宓看在眼裡,心中萬般不是滋味。

她暗地裡咬了咬牙,眸子一轉便笑問道:“修哥哥、俊哥哥,你們這時候過來,那白石書院的功課可怎麼著呢?”

這唐家兄弟皆在京裡的白石書院就讀,此事還是王宓方才聽任氏說起的,當時她便是百般的羨慕。

白石書院是大漢朝名聲最響亮的書院,其在社會各界的影響力遠超其他書院。

這所書院乃是由太祖皇帝與當時最富盛名的大儒白石先生共同創辦的。

書院創立初期也確實為大漢朝培養了許多人才。

不過傳至本朝,白石書院已經完全變成了一所專為高官勳貴子女提供教育的機構,那些有才有志的寒門子弟若想進白石,必須是十分出色的才俊方有機會。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白石書院等同於貴族書院。

也正因如此,白石書院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便越發地高,引得世人趨之若鶩。

那裡頭讀書的不是高官子女,便是出身勳貴,或者是前途無量的有為青年,隨便哪一個都是人物。

故那些在地方上有些錢財或有些權勢的,但凡有一點辦法,削尖了腦袋也要把子女送進去讀書。

若非白石書院有一套極其嚴苛的考核手段,只怕便要淪為大漢朝銅臭味最濃的書院了。

而即便如此,京中的高官子女想要入學也還是比較容易的。

白石書院每年都會勻出一部分的入學名額,分配給這些高官子女。

不過,如果孩子本身條件太差的話,書院也不是沒有拒收的先例。

傅珺私以為,白石書院的這番身段,與她前世所知的某些首都名校極為相似,皆是名利雙收、才色兼備的型別。

見王宓問起書院之事,唐修便溫聲說道:“宓表妹有所不知,這幾日書院裡正放著秋假,並不會拉下功課.”

王宓便露出滿臉的豔羨之色來,嬌聲道:“白石書院還放秋假呀?那可有多好。

我們梅山書院便沒這麼些假呢.”

說著便若甚遺憾地蹙了眉,輕嘆了口氣,又將眼睛往傅珺身上掃了一掃。

一旁的王宜與王寶此時皆未反應過來,姜氏姐妹在這些話語機鋒上那可是熟練工級別的,立刻便知王宓之意。

姜嫣馬上便介面道:“可不是呢,每日皆要去進學,我呀,連梅山賞花也都沒去成呢.”

姜姒亦掩口笑道:“姐姐那時還說必有空能去梅山賞花的,結果呢,卻因了要背《漱玉集》忙得沒了空,也真真是好笑.”

王宓便也掩口輕笑了起來,又向王宜那邊看了一眼。

王宜到得此時方才反應了過來,便也笑著道:“噯,一家子姐妹在一處唸書,也著實有趣得緊呢.”

說到這裡她頓了一頓,看著傅珺含笑道:“四表妹若能一起來,那可有多好呢,總這麼在家裡坐著又有什麼趣兒.”

說罷又是嫣然一笑。

聽著王宜那意有所指的話語,傅珺唯一的感覺便是:無聊。

雖然不明白自己怎麼又惹了王宓那三個,但就此接話卻不是傅珺的風格。

總不能人家中二,她也跟著一起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