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著實叫人驚歎。

沈媽媽亦深覺此策大妙,越想越覺得這其中的好處難以言說,便將事情報予了傅珺,並建議設立的兩個總管事,一個管理田產,另一個管理鋪子,還提議與兩個總管事也需簽上身契。

傅珺原本便對理財一事十分頭痛,而今聽說了許娘子提出來的法子,只覺得眼前一片光明。

不過沈媽媽說到籤身契時,傅珺卻覺得,那真有本事且有志氣的人,只怕未必便願意當奴才。

因為本朝規定,凡為奴者,三代以降不得參加科舉,這是個不小的阻礙,很可能會流失掉真正的人才。

為了給自己減負,更為了在今後的歲月中少看幾本賬本,傅珺打起全副精神,拼命回憶前世那些大企業的經營策略,將自己能記得的經營管理方面的知識東拼西湊了一番,整合出了一套“理事會制度”。

所謂理事會制度,便是在兩個總管事之下,設立十二個理事席位,田莊與商鋪各佔一半。

這些理事皆享有投票權,凡在一定限額之上的銀兩出入,皆需提交企劃書,送交理事會商討決議,只有取得半數以上票數透過的企劃,才能進入財務流程。

此外,傅珺還建立了一套財務稽核制度的雛形。

管事支用銀兩需提交申請,申請中不僅要說明事由,若是購買材料等物,還需列出至少三家以上供貨方價格的對比表,以便核查。

總管事確認申請有效後簽字,再交“財務部”進行稽核,最後由“財務總賬”簽字,方能支用現銀。

此外,對於一些招待費之類的報銷事宜,也有相應的制度稽核制約。

總之,傅珺是希望透過這些現代管理制度,最大程度地留住有才有志之人。

比起籤賣身契來,她覺得這種管理制度更為有效。

傅珺提交的這份《改革策》,雖然字跡不算美好,許多舉措亦有疏漏之處,但卻勝在想法新奇、思路巧妙,完全脫出了前人之路,有些地方簡直叫人拍案稱奇。

沈媽媽與許娘子看過之後,皆是大為讚賞。

沈媽媽當即便抹了眼淚,哽咽著道:“若太太還在,見姑娘如此聰慧,定然歡喜得很.”

許娘子亦歎服地道:“怪道姑娘不愛看賬呢,卻原來是早有成算在胸,那些賬自是瞧不上眼了.”

熬了兩個通宵的傅珺蓬著一頭亂髮,頂著兩個熊貓眼,迷迷糊糊地接受了兩位管事媽媽的高度讚美,隨後兩眼一閉就睡死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