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閨女她也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她的丈夫是個日本人,人也還行。她自己選的。我本來想著讓她回家,落葉歸根。沒想到她就這樣結婚了,就這樣留在了這裡。我也沒阻止。
我討厭日本人,但我更討厭我自己。我沒資格替自己閨女做決定。
閨女讓我過去和他們一起住。說外孫想我這個外公。我拒絕了。三四歲的崽懂個屁。他們有他們的生活。不需要再多一個我這樣的混蛋。
來我店裡的也有年輕人,按這的說法好像是平成一代?這些人有的嘴裡就嚷嚷著一句話,‘與自己和解’。我覺得挺有道理。只是我做不到,也不會去做。曾經的事或許只有我自己還記得。足夠了。”
說著,大哥再次端起酒杯,藉著月光,看著杯中的酒。
往常輕而易舉就能幹掉的酒,此時如同著了火一般。
燙手、喝不下、放不下。
“大哥,別喝了。”
“嗯,那就不喝。”大哥把杯中的酒潑在院中,“酒不是什麼好東西。能不喝,就不喝。”
“嗯。”
“現在,你知道該怎麼做了麼?”
陸仁再次沉默。
許久,“不知道。”
“你不喜歡她?”
“喜歡。”
“她不喜歡你?”
“喜歡。”
“那你在磨嘰個什麼?我說的還不夠明白?人生就這麼幾十年。你真的想到了我這個歲數,和我一樣後悔?”
“我就是因為不想後悔,所以才不知道該怎麼做。”陸仁也舉起杯,把酒潑在院中。
今天的酒太難喝,喝不下。
“我大學畢了業,就在公司幹活上班。悶頭幹了五六年,快奔三的人了,沒談過戀愛,也沒人催我。她才18還是17。我和她差了十幾歲。
年齡當然不是問題。只是我一直把她當妹妹,甚至當女兒的看。我爹媽在我18歲的時候去世。我曾經擁有過親情,後又毫無防備地失去了親情。人越是失去了什麼,就越是珍惜什麼。
她也失去了親人。我就想著,我來當她親人。我就想著,把我曾經渴望擁有,但又不曾擁有的,全部給了她。可是沒想到……”
“那個詞怎麼說來著。”熊建國低頭想了一陣,“親情變質?”
“……大概吧。是我的錯。是我考慮不周,是我沒有用對方法。是我沒有學會和人相處的正確方法和距離。光有真心是不夠的。
我搞砸了。”
“……”
“還有就是愛情。我相信存在美好的愛情,比如大哥你和嫂子的故事,比如我的爹媽,他們也很恩愛。只是我不配。猜忌懷疑嫉妒自私,我知道我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我相信一份美好的感情是——我們會相互獨立、自由;尊重彼此。給予對方良性的愛與情緒價值;我們在這份愛裡不斷髮現自我潛在的價值,讓自己變得更好。而不是相互折磨,變得越來越疲憊、狼狽。
我相信,我也渴望。但我知道我做不到。
我越是拷問自己的內心,就越是發現,我的靈魂骯髒且柔弱。
柔弱軟弱脆弱。
我努力滿足著人們對我的期待,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根本不是那樣的人。
那個孩子對我很重要,我很喜歡她。我覺得她和我很像。她曾經經歷過的痛苦,偷偷流的眼淚。我也經歷過,我也哭過。
她很好,她和我一樣。她和我不一樣,她很善良也很堅強。而不是像我一樣,表面乾淨,內心充斥著各種負面情緒。
她是理想中的我,卻也不該是我。我想讓她變得更好,而不是和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