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得工人們鬧事,動不動就到主管部門告狀,動不動就到市政府門前靜坐,他很沒面子。

這也難怪,不能準時發工資誰都會發牢騷,菜市場的物價月月飛漲,水電氣也跟著要提價,聽證會幾乎就是漲價會,別說虧損企業就是每個月能正常拿到小几千塊錢工資,那日子也得過著算,算著過。

繼威邦第一波跟東方接觸後,後又有4家單位跟東方接觸過,王廠長覺得唯有威邦有這個實力,那天接觸的第一印象就是宮哲明這幫人務實,情況摸的很細緻,談吐之中給你的感覺不是吞併東方,而是拯救東方。

王廠長決定親自到頂頭上司那裡彙報一下,把自已的真實想法給局領導說一說,免得以後出什麼亂子自已一個人吃不了兜著走。其實他也知道,這些政府官員所謂把關基本還是聽從企業的,只要你企業改制了就算成功,至於改制以後企業如何發展就不在他們的管轄範圍了。

你想啊,改制基本上都是國營企業改成了民營,以後的成敗都是私企老闆說了算,民營企業歸屬哪個主管局,天知道。

桌上的座機響了,一聽聲音是陶建平的,王廠長明白,一定是問那天跟威邦接觸的結果,因為陶建平不是他的主管領導,很少主動給他打電話。於是一副笑臉道:“哎呀,是老領導啊,你好你好,我這正要給您彙報吶,你看,你倒先打過來了,失禮失禮。”

陶建平說:“王廠長,你還跟我客氣什麼。怎麼樣,這幾天的接觸後有什麼想法或者需要我幫忙的?”

陶建平嘴上問的是有什麼需要幫忙,實際上是想從王廠長嘴裡探出些什麼。他是真心實意想讓威邦公司兼併了東方機械,一來威邦有這個實力,老同學要擴大公司規模,創造更多的效益,這個是應該幫得上的忙。二來東方機械是老企業,有裝置有產品,缺的是資金投入,效益大滑坡,職工怨聲載道,找個好的婆家,說不定就能脫胎換骨。如果這兩家能談成,豈不是一舉兩得,不,是一舉五得,這第三得是又為本市增加了財政稅收,第四得是又為發改局做了一貢獻,關鍵一得是年終的個人述職報告內容又多了一項政治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