霎時,場內爆發出一陣鬨笑之聲。
然而,當他們聽到那些天文數字與內容時,無不動容,震驚不已。
這是一個何等壯闊的工程,唯有天帝才能完成此等偉業。若是一個凡夫俗子,窮盡畢生之力,恐怕也只能觸及其中一隅。
更何況當年朱棣在位,連年征戰,國庫早已捉襟見肘。修訂《永樂大典》所需耗費的財富,恐怕難以計數。
然而,事實卻是,一位帝王離世,後世之人記住的更多是他曾創下的偉業。就如同朱棣,雖然奪走了侄子的皇位,但後世非但不貶斥,反而贊其為明君。
方陽對準話筒繼續道:“須知這三億七千萬字,非如今日我們可以輕易印出,而是人力一字一句抄錄,一字之差便需重來!”
“尤為難得的是,身為帝王的朱棣,對這部書的要求就是:全體參與者必須堅守收錄不篡改的原則,確保資料的真實無誤!”
“以乾隆編纂的《四庫全書》為例,雖有九億九千萬字,但其史學價值與《永樂大典》相比,可謂微不足道。只因朱棣不在乎書中對他不利的內容,只求真實!反觀《四庫全書》,篡改再三,盡是阿諛之詞!”
“後來皇宮數度遭受火災,直至嘉靖年間,一場大火令他警醒,決定再抄錄一部副本,於是我們今日所見的《永樂大典》副本得以留存!”
“然而離奇的是,新副本剛錄完,嘉靖帝離世,原版《永樂大典》也隨之消失。有人說它隨嘉靖帝一同埋入陵寢,也有人言當年李自成一把火將皇宮化為灰燼,一切都煙消雲散。”
“我個人更願相信它藏於陵墓之中,可惜多年以來,考古學家從未敢開啟嘉靖帝的陵寢,只怕一開即朽!”
方陽現場講述這段歷史,引得粉絲們全神貫注。
現場一片靜默,幾乎所有人都在認真聆聽,不願打擾這莊重的講述。
【人氣】+1+1+1+1....
.
——【以前怎麼不覺得歷史課如此有趣?明白了,以前上課只為考試得高分,而方陽這裡不同,他毫無私心,所以我們很樂意自然地接受,傾聽,一旦入耳,便回味無窮。】
——【就算進了棺材,這麼多年來沒有妥善儲存,恐怕也腐朽了。可惜,《永樂大典》可能真的不復存在了。我只恨清朝那些蠢貨為了私慾毀掉了這部寶典,他們是華夏的罪人!】
——【正如長城,建造時犧牲了多少生命,卻成為華夏的地標之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若是《永樂大典》得以流傳,我想華夏也不會有百年的暗黑時代,自古至今,未曾如此屈辱!】
——【強烈要求將方陽今天講的內容加入歷史課本,我們需要霍去病的戰神信仰,需要絲綢之路的歷程,更需要《永樂大典》的傳承精神。如方陽所說,朱棣可能不是好人,但他確是明君,留給後世的珍寶卻被一群蠢豬毀了!】
.
方陽說到這裡,心中滿是遺憾,但他知道故事還未結束,於是繼續道:“原版至此消失,而嘉靖帝重錄的副本亦命運多舛!”
“乾隆年間,為編纂《四庫全書》,他啟用了《永樂大典》的副本。但《四庫全書》編成後,他竟直接將《永樂大典》丟給翰林院,當時已遺失兩千餘卷。”
“要知道,在此之前,《永樂大典》只有皇家可以查閱。如今,朝臣皆可閱覽,他們進書齋前帶上衣物,出來時順手帶走一本,無人察覺!”
“為何會如此?因為洋人以十兩銀子一本收購!想想都覺得諷刺!”
“至光緒年間,再度清點時僅剩不到五千冊,足足少了六千冊!”
“乾隆在位期間,還允許大臣撕取《永樂大典》作為獎賞!可以說,《永樂大典》的遺失,與清朝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