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一怔,立刻收回手:“抱歉,有些激動,你看現場這麼多觀眾,你不打算給大家普及一下嗎?”

話音剛落,周圍觀眾立即起鬨。

“就是就是,方老師快講!”

“我們就愛聽方老師的古史課!”

“沒錯,方老師快開始吧!”

方陽也愣住了,何時自已成了方老師。

正迷茫時,陳局長遞過一隻大法杖:“快講吧,不然你覺得這些人我們能駕馭得住嗎!”

“這...好吧!”

方陽接過法杖,對著眾人開始講解,考古人員還特意捧著木盒來到他身邊:“在講述無盡天書之前,我們可以先聊聊它的締造者,朱棣!”

“朱棣此人,或許不是善者,但他必然是位英明的帝王。然而,儒家的道德觀中,靖難之役是他一生的汙點。因此,朱棣在聖世編書的傳統下,決心編纂空前絕後的無盡天書,以證明自已!”

“今日提及的霍去病,自古以來,武有封狼居胥的赫赫戰功,文有編書立典的千古佳話!”

“在瞭解無盡天書之前,你們要知道,在沒有網路的古代,類書是人們檢索資料的重要寶庫。類書就像今日的搜尋引擎,彙集相關知識,只需一字,答案便紛至沓來。”

“但在古代,沒有網路,被譽為全知百科的無盡天書,便是類書中的巔峰之作。”

“就如我眼前的‘蓉’字卷,不僅記載了《格物從談》中對芙蓉的解釋,還有《農桑撮要》中對芙蓉經濟價值的闡述,就連王維、柳宗元等詩人的芙蓉詩句,亦能盡數查閱。”

隨著這段解說結束,現場一片喧囂。

他們大多知道無盡天書珍貴,但知其為百科全書的卻不多,多數僅停留在耳聞階段。

此刻聽方陽如此解釋,頓時明白,這必定是一項浩大工程。

待眾人安靜下來,方陽繼續道:“公元1403年,朱棣欽點才子解縉擔任無盡天書的主編。”

“朱棣對這本書的要求是,自文字誕生以來,無論經史子集,百家之言,還是天文地理,陰陽醫卜,道術僧藝,總之,要囊括古今,包羅永珍,涵蓋所有知識財富!簡單說,就是要把明朝以前的一切都寫進去!”

“然而起初,解縉以為朱棣是一時興起,僅用一年時間草率編成一部書,結果顯然,朱棣不滿,派最懂他的姚廣孝親自監督!”

“解縉大吃一驚,他與姚廣孝明白,朱棣是要來真的,要做一件大事!朱棣的意圖是要彙集天下知識編出一本前所未有的書,證明自已,怎會輕易結束!”

“因此,從最初的147人編纂,增至2196人!可想而知,當時的工作量何其巨大!”

“最終,兩千多人歷時五年,終於完成這部鉅著,其中包含了明朝以來七八千種各類書籍,中土民族數千年的所有知識財富一應俱全!”

“總計修訂11095冊,22877卷,約3.7億字,我敢說,這世上無人能將此書倒背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