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著去看酒坊轉轉的江平振不知道他被人盯上了,他很是悠閒甩著手,一步三擺,晃著腦袋走向酒坊。

酒坊是因為多佔地方儲存,所以酒坊佔地比其他作坊要更大。

戰國時期《世本·作》:“儀狄做酒醪變五味”,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釀酒和飲酒能追溯到很久之前,從古墓的出土也能看得出,貴族階級們飲酒作樂是非常常見的行為。陪葬品裡的酒和酒器是多不勝數。

然而因為酒的釀造多數是由糧食為原料,所以普通平民並不能像現代人那樣自由享受美酒。

並且,江平振也發現,其實在釀造成本與成品酒的換算中,酒是暴利行業。

然而,他卻只能看,而不能參與。

因為他沒有關鍵的東西——執照!

想要合法賣酒要有執照,私酒可不能光明正大地賣。

不過他不在乎,目前他沒有公開出售酒水的意思。

而結合之前家裡釀酒的經驗來看,他在酒坊裡釀酒主要有以下四個步驟。

分別是:蒸煮、發酵、過濾和儲藏。

簡單來說,他江平振在先從地裡收穫的糯米取出脫殼。

不過要知道種植糯米的最佳時間是在春季和夏季。

在南方地區,春季的適宜時間一般在3月份至5月份,夏季適宜時間在6月份至8月份。

所以,他這次釀酒是為了鞭策那群士兵們認真種糯米。

嘿嘿,快到插秧的時候,不給個甜頭肯定不行。

糯米對土壤的水分要求較高,因此在種植之前需要保證土壤的溼潤,所以下一步搞水車才行。

如果是開墾田地的話,就要選擇靠近河流的地區。

在現代種植糯米時需要選擇良好的田地,並進行灌溉和施肥等作業。一般來說,糯米的種植密度要比普通稻穀低一些,每畝種植量在300-400公斤之間。

而古代則更低。

還有一件事,也是消耗糯米的大戶。

糯米被作為優秀的粘合劑,宋元時期,糯米灰漿的使用更趨成熟。

重要的工程,建造中都使用了糯米灰漿來黏合磚石,數百年都能大致保持完好。

糯米本來就低的產量,那就更少了。

市場上能買到的糯米價格自然水漲船高,所以為了釀米酒的時候獲得廉價的糯米,必須自給自足。

種地!

釀酒!

努力種地=大口喝酒

要不說吃貨的力量不可輕視。

幾壺酒就讓士兵們嗷嗷叫。

“麻煩幫忙收割辣蓼草,我要製造新酒麴。”

區區一個時辰,辣蓼草差點沒連根拔起。

“你們除草要留根,下次還能長,辣蓼草有大用。”

“沒事,這根,我們重新給你埋下去……”

埋下去!

不能不說,他們是好樣的。

立刻掐根回埋。

還有人跟著江平振,生怕他需要人幹不完。

既然有人手都主動送上門,那就不客氣了。

江平振眼看著辣蓼草從原料到酒麴,天還沒黑。

這些活,他們要幹個兩三天。

好吧,等酒麴好了,再繼續蒸糯米。

釀酒就是把糧食蒸熟後使其自然發酵,再過濾,酒就製作好了。

釀酒的時候原料要精選飽滿。

“少主,我們幫你挑選出秕穀和壞了的米粒。”

酒麴的供應和製造他們也是主打速度和品質齊飛。

自然在浸泡和蒸煮過程要清潔衛生這點他們是真的太上頭了。

一個個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