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區裡增加休閒玩樂設施,特別為孩子們造的鞦韆,反而受到大家歡迎。
還有看到鞦韆上就想起的網床,合適找麻繩編著試試。
芭蕉主莖輕輕一扒,稍微用石頭砸幾下,沒用的部分就被外力作用下分離了。
剩下的幾乎都是纖維。
“又走了彎路,早知道直接砍主莖,老梗的加工難度係數太大了。”
江平振用刀輕輕劃幾道,手抓住那層皮一扯,接著手腳速度快的人瞅準機會,把皮塞入石碾子下,壓上幾圈便丟入竹筐裡。
剩下的工作流程大家都很熟悉了。
那些纖維被紡車和織布機一道道工序,加工成布。
“小哥,你太棒了。”
種植麻需要土地,花費一定時間,才能收割。漚麻洗麻,都是繁重的工作。
種麻能收穫需要的麻纖維外,只剩下輕飄飄的麻桿。而麻桿目前為止只能用來燒火。
而芭蕉就有用多了。
不僅不需要專門土地種植,生長過程中有芭蕉花,芭蕉和芭蕉葉,一路收割下來,最後把芭蕉杆砍了,芭蕉的根莖上的纖維可多了。
“之前都不知道芭蕉那麼好。”
“是啊,還得是平哥見多識廣。”
芭蕉砍了以後,外層的皮被扒光後,內裡的嫩芯也可以吃。
還有土裡的根也能挖出來煮豬食和漚肥。
“之後上點肥過段時間,再移植幼苗。”
大家對江平振的安排很是信服。可他們不知道,之前江平振帶領他們採割芭蕉老梗是記岔導致的烏龍。
他們單純覺得時候沒到,不能砍樹幹。
廁所和澡堂因為有了之前的經驗,大家造的時候傾向更方便使用方向。
比如澡堂他們特意找一些帶著竹節分支的竹竿,保留其中幾個粗大的頭。
打磨圓滑後當做掛衣鉤。
原來江平振還在計劃削竹釘,還要打孔,釘上去最後製作掛衣鉤。
沒想到居然還有這種辦法。
“差照明瞭,燈油怎麼辦?”
既然有更合適的復建方案,江平振自然躺平了,他更希望能晚上照明方面的燈油能找到替代品。之前聽看過影視劇,油燈可以和瓷窯合作。
但是燈油怎麼解決?
想來是棉籽油最合適。
可他現在有的棉籽太少,還要繼續種植呢。
運棉花太麻煩,運棉花種子就簡單多了。
哦,差點忘記還有要買糧食,要大量買,畢竟他們剛剛“遭遇了火災”。
柳州城高層都知道他們遭了災。所以購買糧食的舉動並沒有引起太大關注。
有些人想:苗人的茶攤賺了不少錢。
火災燒燬東西,茶攤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是不擺了,大家都想快點復建家園。
過路人也很奇怪——為什麼茶攤不開了。
“城外那個茶攤怎麼不開了?”
“說來話長……”
“……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就起火了,那時火光沖天,照得天的一角都亮了。”
“據救火的人說,可慘了,那孩子們都燻得黑黑的,大人也好不到哪裡去,都是些可憐人。”
“有人知道怎麼回事嗎?”
“聽說是城裡的點心鋪子嫉妒人家生意好,一把火燒了人家寨子。”
“作孽哦。”
此時人在家中坐,天降黑鍋的點心鋪子哭唧唧:我不是,我沒有。
冤枉啊,真不是我。
知道內情,訊息靈通的幾個,都在偷偷聚會。
其實誰做的大家心裡有數,只是都不敢明說。只敢背後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