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衙也有一些攤位,這是李瑤給他出的主意。

主要是販賣一些平時不容易買到了東西,比如京城或者江南的貨物。

宋縣令囊中羞澀,也不想自己單獨賺這些錢,便讓縣衙的人合夥,大家都湊一點,賺到錢了按照出資比例分紅。

至於收來的兩千兩攤位費,這些是要用來置辦慶典用品的。

扎制花燈,請戲班子、雜耍班子,還在李瑤的建議下,要準備很多臨時住宿的帳篷,以供那些遠道而來的人有地方休息。

他還準備組織百川縣的讀書人,一起開個詩會,所以還要臨時修建一座竹樓,這樣才配得上讀書人的氣質。

這些都是要花錢的,而且是很多錢。

看了牛郎織女的故事,縣令夫人很是感動,便想著要做一個牛郎織女的大型花燈,可想來想去都覺得主意不夠好,便又來請教李瑤。

“那就做個能飛在天上的吧,”李瑤道,“就在天空來一場真正的牛郎會織女。”

“飛在天上的花燈?”縣令夫人問道,“這怎麼能飛得上去?”

“簡單。”

飛在天上的花燈,其實就是很多孔明燈,相互之間用細長的竹片連線起來,至於怎麼相會,自然是讓人在地下用長線拉著走。

理論上是可行的,就看天公作不作美。

大家都在忙碌,李瑤這邊自然也不能落下。

宋縣令給了河灣村最大的地方,足足擺設上百個攤位,李瑤稍微規劃了一下,把一半的攤位分給了了村裡人,老王家則留了一半。

至於賣什麼,除了地道的河灣村美食,更多的是遊園活動。

像什麼射箭、套圈、丟沙包、套鴨子、抓野雞之類,這些一本萬利的遊戲方式,被李瑤都統統照著搬了過來。

“娘,賣什麼吃的,我已經想好了,”何小丫拿著一張紙來到李瑤面前,“你再看看缺了什麼?”

滷煮、油炸丸子、烤肉串、包漿豆腐、鐵板烤肉,這是何小丫準備的清單。

但李瑤總覺得還缺了很多種類,沒有鐵板魷魚、臭豆腐、烤肉腸、關東煮,也沒有涼粉涼麵和蛋炒飯,就總感覺不夠夜市。

臭豆腐和鐵板魷魚是別想了,不過烤肉腸和關東煮,以及涼粉涼麵還是能弄出來的。

正好辣椒越來越多,剁碎了做點青椒醬來拌涼粉涼麵,絕對會很受歡迎。

“地裡的土豆已經有鵪鶉蛋那麼大了,”李瑤道,“挖一些出來,再做點烤土豆串。”

“那娘快教我們做!”

一家人在李瑤的指導下,開始學習做烤腸和關東煮,雖然材料缺了不少,但李瑤相信,這些東西只要出現了,很快就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可能用不了多久,她在街邊上就能吃到很正宗的烤肉腸和關東煮了。

“李孺人,”春凝也找到李瑤,道,“其實我也會做一些小吃食。”

“你會做什麼?”

“我會做肉夾饃、涼皮、葫蘆頭,”春凝想了想,道,“還會做biangbiang面。”

Biangbiang面是一種川西傳統美食,上一世李瑤只聞其名,卻從不曾有機會嘗試一下。

“我給你安排10個人,你帶著他們做。”

“謝謝孺人!春凝一定會做好,定不會辱沒孺人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