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村的旱井前。

雖然暮色已經降臨,但王二仍舊沒有放下手裡的書本,呂秀才也沒有放鬆對他的督促。

呂秀才覺得自己跟來了是對的。

畢竟挖井這種事,王二隻要找個地方就行了,根本不需要他動手。所以這三天對王二來說,一點都沒有耽誤。

這孩子也勤奮啊,挖井吵吵嚷嚷的,他就像聽不見一樣。

真正的讀書人,就是得這樣,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宋縣令這幾天也把王二看在眼裡,對他的勤奮好學頗為讚許,只是現在他心繫井水,也沒時間去薰陶王二一下。

沒過多久,兩個衙役買來了麵條,在井旁煮了滿滿幾大鍋。

村民們吃飽之後恢復了力氣,點著火把繼續開工。

只是這一層紅板石好像特別厚實,一直挖到深夜,都沒有要挖穿的跡象。

“大人,您還是去休息吧。”

“不用,我沒事。”

宋縣令倔強地揉了揉眼睛,從口袋裡摸出夫人為他準備的青草膏,抹了一些在額頭和太陽穴上。

清涼的感覺,讓他恢復了一些精神。

就在這時,井裡突然有人叫道。

“穿了!”

宋縣令心裡一喜,瞬間又十分緊張,快步朝井口走了過去。

“水大嗎?”

“回縣太爺,很大!”

“快快快,讓我下去看看!”

在眾人的幫助下,宋縣令被人用槓桿輕輕放到井底,當然看到一股拳頭大的水不斷從地下冒出來時,都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的激動。

“好,好,好啊!這麼大的水,澆灌幾千畝田地,足夠了!”

“都是大人您的功勞!”

“說什麼混賬話呢?”宋縣令道,“這可以是你們挖井人的功勞,是河灣村李瑤的功勞,但唯獨不能是我的功勞!”

回到地面後,宋縣令皺了好久的眉頭,第一次舒展開來。

“張縣尉!”

“在,大人有什麼吩咐?”

宋縣令道:“這邊留下兩個人看著,指導他們固井,其他人回縣衙。”

“是。”

“你送我去逸州府。”

“啊?”張縣尉聽了一愣,“大人,現在已經半夜了,要不明天趕早再去吧。”

“不!多耽誤一刻,明年逸州的糧食就可能少一分收成,所以刻不容緩!”

宋縣令已經迫不及待,要把這個天大的好訊息上報給知府,然後再整個逸州推行了。

最後他來到王二面前,滿臉笑容地對他點了點頭:“你和你娘這次立下了天大的功勞,回家等著嘉獎吧。”

看著宋縣令快速離去,王二心裡若有所思。

這個縣令大人,是不是娘說的那種好官?

……

剛剛起床的胡知府,還沒來得吃早飯,府衙的一個衙役就來彙報了。

“知府大人,百川縣的宋縣令來了。”

聽到宋縣令這個名字,胡知府眉頭一皺,腦袋不由得疼了起來。

逸州府下轄18個縣,總共18個縣令,就這個剛到任不久的宋縣令最是煩人。

隔三差五就送個冊子過來,說什麼百川縣大旱,已經民不聊生,民眾都要餓死了,必須要糧食,要救濟。

蒼天可鑑,即便他是逸州知府,他也沒有神通變出糧食啊。

偏偏宋縣令以前還是京官,雖然被貶了,官職降了好幾等。

但要命的是,人家的品級卻沒降,仍舊是從三品!

他一個逸州府的知府,也就是個正四品,還高出他半品。兩人見了面,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