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早點把所有土豆都挖回來,第二天天還沒亮,李瑤就帶著大壯、老三和老四出發了。

聽娘說,紅薯的葉子和藤牛都喜歡吃,而小豬更喜歡吃生的紅薯,所以大壯肯定是要帶著小黃牛的,王三兒也肯定要抱著他的小豬。

何小丫本來也想去的,但考慮之後還是留在了家裡做滷煮、滷鵝。雖然現在這對家裡來說都是小生意了,但她覺得也不能直接放棄不做。

王二也想去,但李瑤不讓。

明天就是宋縣令“求雨”的大日子,他必須得應付一下。

到了峽谷邊緣,李瑤先放下繩索,和大壯一起慢慢開闢出一條小路。雖然曲曲折折又很狹窄,但好在小黃牛個頭不大,倒也能順利地下去。

到了峽谷裡就好說了,在李瑤的帶領下,很快就來到了峽谷盡頭。

最開心的自然是小黃牛和小豬,這裡到處都是青草、紅薯藤,拱一下還能吃到甜美的紅薯,別提多自在。

挖土豆可不是一件輕鬆活,因為地質比較硬,所以挖起來很是費勁。

才挖了個把時辰,連大壯都有點堅持不住。

最後還是李瑤想了個辦法,讓大壯回家一趟把犁扛了過來,讓小黃牛拉著犁,直接連土一起翻,其他人只需要在翻起來的土裡找土豆就行了。

看著大量的土豆被堆在一起,老三老四高興得不行,直接點起了火開始烤土豆。

十多畝的土豆,一天時間肯定挖不完,李瑤打算晚上就在山裡住著,反正該帶的東西都帶上了,什麼時候弄完什麼時候回家。

……

就在他們辛勤挖土豆的時候,百川縣的老百姓們,都拖家帶口、興致勃勃地前往了集上。

今天可是大日子!

宋縣令開壇做法求雨,其實大家並不怎麼關心,聽戲也不是特別重要,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能領到一斤糙米!

現在沒有幾家有餘糧了,一斤糙米做成稀粥,也夠一家人喝好幾天。

而這幾天,這個訊息也像長了翅膀一樣,飛到了隔壁縣、隔壁縣的隔壁縣,以至於但凡能走路的人,都朝著百川集匯聚。

太陽才剛升起不久,百川集外最大的空地上,就已經是人山人海。

面對這麼多的人,宋縣令也早有預案,提前讓張縣尉組織了一支兩百人的隊伍,專門負責維持秩序,防止發生危險。

上午辰時到,在萬眾無比期待的目光中,宋縣令快步走上了中間的高臺之上。

當——

一個衙役敲響大鑼,現場立即安靜下來。

“各位父老鄉親,”宋縣令大聲說道,“大家可以領米,回去了。”

啥?

在場至少有幾萬人,同時被弄得摸不著頭腦。

不是要求雨嗎?

怎麼還沒作法呢,就讓大家回去?

“縣老爺啊,不求雨了嗎?”

“雨?”宋縣令道,“雨已經送到你們村裡,已經送到你們家家戶戶的田地了。”

百姓們更懵了,這縣太爺怕不是在說胡話吧?

“你們忘了,就在十天前,各村組織起來挖了旱井,你們的糧食是不是都因此種了下去?”

“這……原來縣太爺說的求雨,竟然是這個意思。”

“這倒也是,”有人道,“其實我覺得旱井啊,比老天爺更加靠譜,至少想澆地的時候就能用。”

“是啊,這旱井可是好東西。”

……

“但你們知道,這旱井是誰最早發現,是誰最早挖出來的嗎?”

對於這個事,百川縣的百姓倒是有所耳聞,可隔壁、隔壁的隔壁縣的百姓,就是真不知道了。

“她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