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冢康介沒有立刻就對近在咫尺的文城發動總攻。
透過剛才的一戰,他已經清楚守城這支晉軍的戰鬥力是如何低下了,本來是鼓舞著部下的鬥志進抵到文城城外的,可是消滅這樣的對手,真的很索然無味。
那就索性嚇跑他們吧!聯隊也可以避免出現無謂的傷亡,士兵們省下來的力氣,不妨繼續用在城中的中國女人身上。在豐店的那兩天兩夜,大冢因為和神秘的工兵中隊駐紮在一起,就沒有讓部下為他選送女人。這回,進佔人口更稠密的文城,他可要挑幾個漂亮的花姑娘,好好享用一番。
他將自己的這個想法說了出來,那幾個大隊長們情緒更高漲了。
日軍聯隊長佈勢如下:
——相川步兵大隊的三個中隊,率先出發,繞行文城城北,踏上同蒲鐵路的軌道線,然後調頭向文城火車站方向攻擊前進,聲勢要浩大,進軍速度則要掌控放緩;
——奈良步兵大隊的兩個中隊,在相川大隊出發半小時之後,繞行文城城南,但不要接近同蒲鐵道線,只是擺出一付要截斷同蒲路的姿態;
——野炮大隊調一箇中隊、四門野炮上來,等候命令,隨時轟擊文城東城牆和城門,炮彈不用打出太多,但持續時間要長。
以上行動,均屬佯攻性質,目的是製造城中守軍恐慌,逼迫其棄城出逃,從而達到全聯隊不戰而得文城的目的。
大冢親率福田步兵大隊的三個中隊,留守原地,監視戰局。
下午三點,攻擊行動正式展開了。
文城城內的晉軍獨12旅,也正如日軍指揮官研判的那樣,在城外的防線崩潰了之後,就準備徹底棄城而逃。
旅長鄭源已經聯絡不上城東郊的570團,顯然,田明達又在顯示他的撤退能力和速度;鄭源也決定不管他們了——早在戰事發生之前,就給570團做了撤退的預案,是沿一條支線公路,撤到五十里開外的平泉縣,那座縣城在同蒲路以東——快跑吧!
鄭源則帶著守禦東城的那個營,急匆匆地向火車站出發;他甚至沒有留下一兵一卒在城頭和城門做掩護。
文城火車站已經戒備森嚴,為防止部分驚慌失措的城中百姓出逃時爭搶列車,獨12旅部署了一個連的兵力封鎖了整個車站以及南北兩個貨場。路軌上,僅有的兩列小火車,都早已加滿水裝滿煤,一前一後,整裝待逃。
同蒲鐵路,是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閻錫山就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之後,主持上馬的重大工程,歷時四年,直到華北盧溝橋事變的時候才全線通車。它北起晉北重鎮大同,向南一直鋪到山西與河南交界處的蒲州鎮(風陵渡),可謂縱貫山西南北的交通大動脈。
眼下,日軍佔據了晉北晉中,從太原到君陵的這段鐵路火車是通車的,但君陵往南至文城之間,則成為了空白。文城火車站的這兩列列車,已經是這一帶最後的兩列。
鄭源帶著一個營,穿過騷動的城中心抵達了火車站。旅部以及直屬部隊早上了第一列列車,車廂擁擠得滿滿登登。
由於當年山西境內的第一條鐵路:正太鐵路(河北正定——山西太原)設計使用的是一米幅度的窄軌,所以修建同蒲路時也就沿襲了窄軌。據說閻老西聲稱這可以節省大量的成本資金,而且,由於外省的鐵路多為國際通用的寬軌,一旦山西對外開戰,外敵的寬軌火車就無法直接開到山西的窄軌上來!只是,軌道窄,火車的車廂自然也就窄小,每節車廂所能搭載的人員也就縮水不少。
鄭源下令,自己帶旅部以及直屬部隊,即刻發車南下靈石縣;十五分鐘後,第二列火車由一營的兩個連(實在擠不下了更多了)搭乘,跟隨旅部南下。569團團長、團附,則分別指揮該團其餘部隊,防守火車站以及城南郊,待列車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