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顆手雷是日軍九七式,應該是被距此不到三十米的日本兵丟進來的,而當時王掌櫃正跌跌撞撞地跑進院子,手雷幾乎就在他的頭頂炸響。
王掌櫃為什麼會在這時突然返回家中,團部的人無暇細想,但作為這家宅院的男主人,從團長到衛兵都與他很熟絡,因此他的死令在場的眾人無不為之心頭一震。
緊接著,又有一顆手雷砸到了院牆上,在牆頭轟然炸開。秦忠孝意識到,從南面向這裡衝鋒的鬼子已經近在咫尺。他對身邊的衛兵們吼了一聲:
“快上屋頂!”
秦忠孝的團部比較精簡,除了張宏以及幾個上尉、中尉附員,再就是一個十五人建制的警衛班。聽到團長命令,警衛班長馬上帶著五六個部下,攀援著廂房的窗臺和房簷,爬到了屋頂。警衛班的人多半也裝備著與特務連相同的伯格曼衝鋒槍,此刻這幾枝衝鋒槍都登上了高處,他們一眼就發現,南面院外密集的小巷裡,成片成片的日軍正在朝這裡猛撲。
警衛班的衝鋒槍居高臨下開火了。
秦忠孝不顧張團附等人的勸阻,也吃力地爬上了屋頂,他必須要搞清出現在自己背後的日軍有多大規模。在屋頂,他的警衛班長拉著他躲到一處高翹的屋脊後面,秦忠孝用望遠鏡一瞄,不禁大驚失色。
在街角巷尾閃現的黃乎乎的鬼子的身影,目測差不多有數百人上下,這應該是接近一個大隊的規模!這麼多的鬼子兵,怎麼會一下子鑽到了自己防線的後面?
腹背受敵的391團,倉促之間不得不分兵抗擊背後殺出的敵人,原本還接近勢均力敵的戰局,轉眼已經變得岌岌可危。
秦忠孝的後脊樑骨升起了一股涼意,他短時間做出了研判:南門雖已開啟,但難民潮湧堵塞,鬼子即使攻進南門,也不可能如此之快就到達這裡——只有一種可能:東城或西城的城門已經失守,日軍從兩翼對這裡實施了包抄!
身經百戰的中-央軍上校,明白這一仗已經打不下去了,目前尚不得知日軍還會有多少後續部隊入城,但僅就眼下的兵力對比,391團已經處了下風,何況還是兩面受敵。
撤吧!
秦忠孝痛苦地做了決定。他本來是要將從北城掩殺過來的鬼子擋住,給百姓從南城出逃創造時間的,卻不料自己反被鬼子抄了後路。這仗已經沒有再打下去的必要了。
要撤,而且要撤得出去。
秦忠孝下了屋頂。時間緊迫,他要張團附立刻收攏二營的一個連,全力向東城打,如東門已經被日軍襲佔,要不惜一切代價奪回來並據守之,為全團突圍開啟通道。
秦忠孝之所以選擇東門突圍,是有他的道理的。在豐店駐防的日子裡,黃埔出身的中-央軍上校,不光派人去北邊的日佔區偵察,對縣城東西南三邊的情況,也做了摸底。
豐店以西是小榆樹山,穿行山中的公路繼續向西,出山不遠即是縱貫山西的同蒲路,以及同蒲路重鎮文城。豐店以南,則是大片平坦的荒原,沿著荒原南行三十里的盡頭,可抵達一座名為關門山的西北麓。
這兩條路,秦忠孝都不會選。因為他至今無法得知日軍此次重兵進攻豐店的同時、是否會另派兵力沿同蒲路南下。391團眼下的人馬,已經沒有了任何重武器,如果暴露在地勢開闊的同蒲鐵道線一帶,一旦遭到攻擊,無異於屠殺。至於文城,那是晉軍獨12旅的旅部,逃跑的田明達團的大本營,此刻秦忠孝對他們已更是毫無信任感。
唯有向東。
豐店以東,與西面一樣是大山:大榆樹山。從山口進入大榆樹山,沿途頗有幾處村屯山寨,雖不像豐店縣城城牆那般堅固,但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秦忠孝的撤退令由團部下達,用步話機加上人員口令,一路向西城傳遞,那邊的一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