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開學的第一頓午餐 (第1/2頁)
90後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是啥 南離夫子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上午放學鈴聲響起的那一刻,彷彿同學們的心已經回到家裡了。
在班主任宣佈下課的那一刻,有的同學,以百米賽跑的速度衝出教室、衝出校門,往家裡面衝去,只是衝出100米後 氣喘如牛的蹲下,大大的呼吸幾口空氣,然後慢慢的走路回家。(可能是享受衝出“重圍”的那種感覺吧!)
有的同學以百米衝刺到學校老師、同學靠近大河邊上的住宿樓負1樓飯堂(以前我們初中的飯堂很簡陋,簡陋到沒有打飯大叔跟打菜阿姨,同學們自己就是廚師,自己帶米自己帶菜,自己淘米蒸飯、炒菜。這是對於家裡住的遠的同學生活上的照顧,這些住宿同學,帶足一個禮拜的米,一個禮拜的青菜、醃菜、肉。肉則很少的同學能帶得起 一是因為那個時候我們不一定能天天吃得上肉。二則那時候的學校沒有冰箱。)
只見先跑過來學校飯堂的同學,把自己一人吃的米,用赤紅色陶瓷大平口碗裝著、然後淘米、放在大鐵鍋裡面蒸,然後自己去水龍頭那邊拿出來自己帶的青菜洗乾淨、把家裡帶來的油鹽醬醋茶調料準備好,條件好一點的同學則把家裡的臘豬肉、臘雞、臘魚那些用刀剁成若干小塊,然後洗乾淨排隊待炒菜。(那個時候,學校裡面不允許過多的電器、比如:電磁爐(我們那個時候電磁爐還沒有這個產品)甚至電風扇幾乎都不能使用太多臺,怕用電過大,導致跳閘。)
而有的同學,把一些青菜加臘肉放在赤色平碗裡面一起蒸,就跟我們現在的煲仔飯的做法差不多。
大概下課30-50分鐘後,同學們幾乎都吃上了自己做的飯,都是一些普通的菜:蒜蓉炒番薯葉、醃製鹹菜、醃製酸豆角、蘿蔔、醃製臘豬肉、豬肉炒豆角、臘魚塊、魚罐頭、包子、餃子等等,各式各樣的菜式都有。
吃完午飯的同學,把自己的碗洗乾淨、調料用品放在專屬自己的一個鐵架子上的位置。(由於碗有很多同學都相同的,有的同學把自己名字寫在碗上,有的同學則把這些東西帶回宿舍。)
而胡斌的家距離學校不遠,才1.2公里左右,走路也就大概20分鐘左右,回到家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喊:“阿婆,你煮什麼菜呢?好香啊!”
順手牽羊的把手往擺放在茶几上的菜那裡拿去,奶奶則嫌棄的說:“沒家教,不許用手直接去拿菜。這不是有筷子嘛?”
胡斌滿臉堆著笑的說道:“阿婆,這不是因為你煮的菜 香嘛!我就想嚐嚐味道而已嘛!忘記用筷子夾了。嘻嘻~”
奶奶一臉嫌棄的說道:“快去洗手吃飯,你弟弟、妹妹估摸著也差不多回到了。”
胡斌爽朗的應了一聲:“好嘞!”然後就走過去家裡平時刷牙洗臉的洗手盆那裡洗手。
剛洗完手 準備甩幹水的時候就聽到弟弟、妹妹回到家的聲音。
TA們回到家的習慣也跟我一樣,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大喊一聲:“阿婆,今天吃什麼?”然後就不自覺的往茶几上瞄了一眼擺放著的今日份午餐。
我回到客廳的赤紅色杉木茶几上看了一下今天的菜:蔥花荷包蛋湯(4個人只有3個蛋)蒜蓉油麥菜、姜炒醃製鹹菜。
我提醒TA們說道:“先洗手,再吃飯。”
然後TA們自覺的放下書包就去洗手了。
各自坐下各自的平時固定吃飯位置,奶奶坐靠北的單人位沙發上、我坐在長沙發上、妹妹跟弟弟拉2張單人靠背椅坐在我對面的過道上。
有湯的時候,我們習慣先喝一碗湯,再吃米飯。
不知道是誰問了一句:“阿婆,三個雞蛋怎麼分啊?我們有4個人呢!”
奶奶笑容可掬的說道:“在你們還沒回來之前,我就吃了一個荷包蛋了,剩下的這三個 你們三兄妹 一人一個荷包蛋。”(其實,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