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向後挪了一截。

“……”官家趙佶可以對天發誓,這幫御前班直簡直就是胡來,最多後挪了十步。

算了,懶得跟他們過於計較,反正五十步,四十步,差不多太多,總比三十步要強。

然後一干人等就看到了官家開始抖擻精神,戴上了玉扳指試了試弓之後,從一旁的御前班直手中接過了一支羽箭。

搭箭張弓,朝著那位於四十步外的箭垛瞄了瞄,然後一聲弦響。

所有人都看到了那個箭垛一顫,隨即站在箭垛不遠處的御前班直興奮地大吼出聲來。

蔡京等一干臣工哪裡肯放過這等逢迎拍馬的機會,紛紛高贊官家文武雙全,弓馬嫻熟。

而高璋,呆呆地看著官家,表情震驚,目光崇拜,那幾乎閃起小星星的眼神,讓官家大是受用。

#####

隨著那禁軍的三十餘名神射手列隊來到了這垂拱殿階下,每一位都抄著一張板弓站在了垂拱殿的右側。

而在垂拱殿的左側,正有大批的人手,在那裡佈置箭垛。

而高璋這位神童狀元,正用那那稚嫩而又清脆的嗓音,向師尊趙佶,同時也是向在場的一干朝廷官員講解起了下方的情況。

因為這種板弓之前經過了測試,不但射程超遠,而且勁道非凡。

所以會在七十步、九十步、一百一十步都擺放上用鐵甲包裹箭垛。

而一百二十步、一百四十步、一百六十步這三排箭垛,則是鐵甲和皮甲各一半。

至於一百八十步,到兩百步上的箭垛,則是皮甲。

聽著這位小高狀元的說法,那些之前曾經負責管理或者是監督過軍工工坊。

對於軍械有一定了解的官吏們,紛紛都用異樣的眼神,打量著這位怎麼都覺得像是在吹牛逼的小高狀元。

“七十步,就算全是強弓重箭,也難有破甲之法好不好?”

“按我大宋往日以來的閱兵演武,能在五十步,強弓重箭破甲,便是極限。”

“他這裡,居然一百六十步,都要有鐵甲,而且還在兩百一十步擺上箭垛,這不是開玩笑嗎?”

“我大宋軍弓,能橫空百步不墜,能五十步破甲,已是良弓。”

“便是拋射,一般也多在一百五十步到一百八十步。

能及遠者,也有兩百步,不過,那一來得看風向,這二來,還得是良弓才行。”

“呵呵,他當他弄出來的是什麼神兵利器?神臂弓嗎?”

“好了諸位,都小點聲,反正一會便知這跟扁擔似的玩意,是否良弓。”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