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今歲殿試題目,臣也好等貢士們到達考場之後宣讀.”
“吳愛卿不必心急,朕,已經有了.”
說話間,趙佶腦海中靈光一閃筆落於紙上。
一邊下筆如飛,一邊口中朗聲言道。
“我朝科舉昌盛,今歲科舉,更有少年才俊倍出,雖年少,然卻又能有經世濟民之志。
朕心甚慰,故今科殿試,便以少年……”
聽著官家之言,一干在場的臣工,皆是臉色發黑。
“官家,臣覺得,怕是有些不太妥當,畢竟自我大宋開國以來,詩賦之定名。
多有出處,而今日這等出題之法,似乎……”
“臣倒覺得官家此題十分新穎,畢竟自太祖皇帝以來。
殿試詩賦之題目,雖然多出於典籍,但卻也有列位先皇自斟之賦題.”
趙佶收筆,望向站在御案跟前的吳執中,朝著這位仍舊負責殿試的主考官和顏悅色地問道。
“愛卿為今歲殿試之主考,不知愛卿以為如何?”
方才聽得十分認真的吳執中,亦不得不朝著這位平日裡騷操作百出,但是今日這道殿試題卻極合胃口的昏君恭敬一禮。
“臣以為,此賦題甚是妥貼,與今科之現狀十分契合.”
看到這位主考官也站出來支援了官家,那些原本還想再嘰歪幾句的反對派也只能索然無味地退回了列班。
畢竟主考與官家既然都認可,他們再反對,說不定會惹惱官家,讓官家惦記上自己,何必呢?
#####
高璋終於與一干貢士來到了那集英殿前的廣場上,遠遠地就看到了那三百張案几,將整個廣場鋪滿。
看來,這裡就是殿試的主戰場,也對,莫說集英殿,即便是宮中最大的大慶殿,也根本容納不下三百個殿試貢士在裡邊揮毫潑墨。
由著官吏將自己引到了最前排的位置坐下,高璋一抬腦袋,就可以看到那距離自己僅僅三步的集英殿臺階。
好在今日天氣是多雲,而且現在還早,不然,若是毒辣的日頭曬得久些。
指不定要影響貢士們的發揮,指不定有些手無縛雞之力的貢士直接中暑抽過去也說不定。
這也是為何在春季科舉省試之後沒多久就要趕緊整殿試的原因吧。
反正高璋是這麼想的,就在他坐在案几跟前胡思亂想之際。
就看到了臺階之上,終於有熟人顯現,正是那位把自己拱上省元之位的禮部吳尚書。
吳執中目光掃過這一干貢士,一眼就看到了坐在臺階之下,好奇地衝自己打量的高璋。
吳執中嘴角微微一揚之後,清了清嗓子,將那張官家御筆的紅紙攤開,開始大聲地念誦出了今科殿試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