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遙回到家裡,就趴在桌子上畫圖,他花了半天的時間,根據自己的印象,對龍潭河的規劃搞出了一個草圖。
自上游五峽村一條小溪蜿蜒而下,繞過龍潭村流到龍潭鎮匯入香江,在聚龍山下七彎八拐,形成了許多小河灣。
在五六十年代,村裡人試圖對這些小河灣進行改造,把河道拉直造田。
可是後來的幾場洪水,讓村民們的努力付之東流,河灣依然是河灣,成了村裡孩子們的樂園。
溪流雖然不大,但溪水清澈甘甜,水質頗佳,利用河灣搞個生態養魚之類的,那不是很好麼?
肖遙先是在圖上標出了五道滾水壩,每道滾水壩相隔500米,小河邊兩岸砌築河堤,河灣處開闢出魚兒們的休閒遊樂區,進水量由河堤上的開口大小來控制。
這樣一來,魚兒的遊樂區就可以免遭夏季洪水的肆掠和侵害了。
這樣一來,可養的魚類就多了,野生的小白條、鯽魚、烏龜和王八根本不用投苗。
至於河灣區,肖遙想好了,要新進一批大鯢,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娃娃魚,這東西發出的聲音貌似嬰兒的哭聲,肉質鮮美細嫩、營養豐富、生長緩慢,對水質要求很高。
雖然現在大鯢是重點保護動物,嚴禁不殺,但自己的公司已經註冊了特種種養殖專案,養殖大鯢那是得到了政府許可的。
至於大鯢魚苗,肖遙上次到百果園就發現了,村裡的那條小溪連線著大山深處。
水生態環境和龍潭村差不多,小溪裡有很多一尺來長的大鯢,搞一些回來慢慢繁殖就是了。
再說龍潭河裡原本就有大鯢,不過後來餐飲市場上,開始流行吃大鯢。
張家兄弟瘋狂的請人抓捕,導致龍潭河裡的大鯢基本絕跡了,不過也不排除那七彎八拐的河灣裡還留下一些。
特碼的真是一家子壞種,竭澤而漁的事也只有張家兄弟做的出來。
肖遙至今還記得那個夏天,那時候他才六七歲,張家老大一行開了十幾輛車,來到村裡出,揮舞著鈔票,僱了很多村民到龍潭河抓大鯢,開始幾天每天都能抓獲幾百斤,龍潭河灣裡,到處都能聽到貌似嬰兒的哭聲。
到了後來,龍潭河裡的大鯢被抓的差不多了,有時候每天只能抓幾斤十幾斤了,張家兄弟這才收隊,打道回府,據說那個夏天,張家兄弟發財了,張成財當年秋季就蓋了小洋樓。
有了張家兄弟的這個絕戶計,龍潭河裡就很少看見大鯢了,因為當年的村民的無知,好多人竟然淪落成張家的幫兇,這也是隔壁村都有的大鯢,在龍潭村絕跡的原因。
這次一定要搞成一個原生態的環境,讓大鯢這個珍品魚類在龍潭河興旺起來。
肖遙在圖紙上不停的寫寫畫畫,唉!雖然自己對現場的地形無比的熟悉,可是自己畢竟不是專業的人員,一張圖畫的也只有本地人勉強才能看懂。
林黛玉看了肖遙的圖,她忍不住偷笑了一下。
“怎麼,我畫的很醜嗎?”
肖遙問林黛玉。
“不是,主人,我覺得主人制的圖只有少數人看得懂,專業製圖是有行業術語和標準的,我可以幫助主人制圖的,主人的意思和想法我從圖裡已經知曉了,讓我來吧!主人。”
沒想到林黛玉還會製圖?這讓肖遙有些驚訝,你想啊!人家是早川家族的探子啊!制個圖還不是小菜一碟,不然怎麼東奔西跑的當探子?
“那好吧!你給我把龍潭河的規劃圖,按照我的意思做出來,要不我先帶你到龍潭河去走一趟,對龍潭河有一個直觀的瞭解。”
“好的,主人”。
肖遙帶著林黛玉從五峽村的交界處開始,一路向下,逐段逐段的觀察瞭解了龍潭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