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這哥們兒,當年出征明朝遼東時,手底下的兵力分為八個旗,每個旗下有25個牛錄,一個牛錄300人。你算算,這八個旗一共是6萬訓練有素的精兵,騎兵還佔一半呢!這戰鬥力可不是鬧著玩的。

明朝在遼東這邊也不甘示弱,設了25個衛,一個衛5600人,下面還有所(堡),一個所1200人,總共是14萬人,是八旗兵的兩倍多呢!可惜啊,這些兵力都分散在山海關外,沒形成合力。

明朝的武官還分五級呢:總兵官、副總兵、參將、遊擊、守備、把總。各種鎮守、分守、協守,真是名稱繁多。而努爾哈赤這老小子,在萬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釋出了“七大恨”檄文,然後就帶著2萬步騎八旗兵進攻明軍了。他還分了兩路打,一路是他大貝勒代善帶領的左翼四旗,去攻打撫順周圍的城堡;另一路是他自己帶領的右翼四旗和八旗護衛軍,直接攻打撫順城。

這撫順城啊,還是當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修建的18個城鎮之一呢。撫順這名字的由來也是有點意思的,撫是“撫綏邊疆”,順是“順導夷民”,朱元璋說的夷民就是指的女真人。到了清朝乾隆時期還有詩人寫詩說:“洪武城撫順,意在撫順我”,可見當年朱元璋建城的良苦用心啊。

不過呢,這撫順城雖然距離建州女真都城赫圖阿拉最近,但明廷似乎沒太重視它,只派了1200人駐守。而女真人這邊呢,兵力是明軍的8倍!這不是擺明了要贏嘛!

於是啊,努爾哈赤就利用了這個機會,先是派了一幫人馬扮成馬販混入撫順關,然後又派了800人去城裡討債。接著又有商隊跟進。這麼一來二去,馬市就沸騰起來了。然後女真人的先鋒四貝勒皇太極就帶著5000人馬乘亂進入撫順關,飛速兵臨城下。努爾哈赤親自帶了5000人馬趕來包圍了撫順城。

這一場大戰真是驚心動魄啊!不過最後呢當然是女真人贏了啦!畢竟兵力懸殊擺在那裡了嘛!

努爾哈赤這哥們兒,到了撫順城下,居然沒急著進攻,而是給城裡的明朝遊擊將軍李永芳送了一封勸降信。信上大概意思就是:“你們明朝發兵到疆外,幫助葉赫,現在我來了,你李永芳就一個遊擊將軍,肯定打不過我啊。現在我讓你投降,如果你投降,我就立馬重賞你;如果你不投降,那就別怪我深入城池了。你是一個識時務的人,我們這兒廣攬人才,稍微優秀點的都要重用,結為親家,何況你呢?如果你投降,職位還是你的,我還會好好待你。但如果你非要打,那就別怪我箭下無情了!你投降,我保你和你計程車兵都安全;如果我攻進城,那麼男女老幼都會受到驚嚇,對你也不好。你別以為我是嚇唬你。你想想,如果我就為了拿下你一個小城,何必這麼大費周章呢?你城中大小官吏、兵民如果投降,我保證他們的家人都安全。所以,你降不降,自己好好想想!別因為一時衝動,做出錯誤決定!”

李永芳這哥們兒,畢竟是朝廷命官,哪肯輕易投降啊!他看完信後,穿著官服就上城樓觀望去了。他做了兩手準備,一邊假裝投降,一邊又讓兵丁準備應戰。大概是想試探一下金兵的戰鬥力吧。

努爾哈赤這老小子也不傻,看透了李永芳的心思,直接下令攻城!那些早就混進城裡的“商賈們”一聽到喊殺聲,就開始動手了。城裡頓時亂成一鍋粥。攻城的金兵勇猛無比,跟守兵打在了一起。李永芳見大勢已去,只好親自出城投降。

不過城裡的千總王命印和把總王學道倒是挺硬氣的,率部抵抗到最後戰死殉國。就這樣努爾哈赤輕鬆拿下了撫順城。同時他手底下的代善也帶著一萬兵馬攻取了東州、馬根單堡等撫順周圍的500多個據點。這一戰下來他們總共獲得了30萬人、畜和大量財物分5天都分不完還有剩下的都運回赫圖阿拉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