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安古鎮的清晨,清風拂拂,陽光灑落在古老的街巷。樊不多步入河邊的茶館,那熱鬧的氛圍立刻包圍了他。茶館內人聲鼎沸,幾位老者坐在一角,他們身旁圍滿了人,樊不多也湊上了前去,波瀾壯闊的康雍乾盛世就此開啟……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這位清朝皇帝可是個傳奇人物。他生於1654年5月4日,離世於1722年12月20日,簡直是活生生的歷史長河中的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這位老兄可是清朝第四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二位皇帝,從1661年2月4日開始他的帝王生涯,一直到1722年12月20日結束。自號體元主人,年號“康熙”,這名字一聽就知道不是一般人。

這位康熙皇帝可是蒙古人心目中的恩赫阿木古朗汗,西藏方面尊稱他為“文殊皇帝”。大家聽聽,這頭銜,這稱呼,就知道不是一般帝王能有的待遇。

不過呢,這位康熙皇帝可是順治帝的第三子,他的生母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這就有點意思了,順治帝那麼多兒子,怎麼就他這麼出彩呢?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天選之人”吧!

玄燁8歲就登基了,14歲開始親政,在位時間長達61年,堪稱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可是,他的執政初期可不是什麼太平盛世,國內國際形勢嚴峻,難題多得像山一樣。可這位康熙皇帝呢,硬是堅持大規模用兵,為了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可真是拼了老命了。

想當年,他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那可是真正的英雄少年!九年之後,他開始真正親政,肅正朝綱,恢復內閣制度,還頒佈了《聖諭十六條》。這可真是雷厲風行,一下子把朝政給理順了。

成年之後,康熙皇帝更是牛氣沖天。康熙二十年(1681年),他平定了三藩之亂,像捏螞蟻一樣輕鬆;澎湖海戰,統一臺灣,又是大獲全勝;挫敗沙俄侵略軍,簽訂《尼布楚條約》,確保了大清對黑龍江流域的主權;甚至還三徵噶爾丹,並取得勝利。這簡直就是開掛的人生!

不僅如此,他在政治上也是一把好手。加強中央集權,標榜仁政,籠絡漢族士人,同時注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可晚年倦勤,出現了吏治敗壞的現象,這也算是人無完人吧。

另外啊,眾位皇子因為廢太子事件而爭奪皇位,這對康熙皇帝的晚年政治可真是產生了不良影響。看來啊,這位康熙皇帝的故事還有不少戲呢!

玄燁這位老兄,可真是咱們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鐵腕捍衛者!他不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還開創出了康乾盛世的大局面,簡直比咱們現在流行的“開掛人生”還要牛氣沖天!

有學者尊他為“千古一帝”,說實話,這樣的稱呼對於玄燁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因為他的人生經歷比任何一部歷史劇都要精彩!

不過啊,這位“千古一帝”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曆十一月十三日終於掛了,享年69歲。雖然人走了,但他的影響力可沒消失。廟號“聖祖”,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這簡直就是一份超長的榮譽清單!

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春天,本來應該是萬物爭春、生機盎然的季節,但大清的國土卻像是個大戰後的戰場,肅殺之氣瀰漫。幾個月來,宮廷裡流傳的訊息讓當時還只有十七歲的順治皇帝寢食難安,活像一隻熱鍋上的螞蟻。

雖然皇權剛剛坐穩,但危機四伏:南明定西侯張名振帶著兵部侍郎張煌言從長江口出發,一路北上,直入京口、登上寶山,打算去明孝陵祭拜;而西南方向,永曆政權集結了數十萬軍隊,像一群餓狼一樣,隨時準備撲過來。這時候的清軍已經征戰多年,疲憊不堪,面對這些虎視眈眈的敵人,真的是吉凶難料。

更讓人頭疼的是,作為大清糧倉的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