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那個清朝的小霸王,曾經瞪著眼睛對大臣們說:“如果你們想讓國家長治久安,就必須讓人民過上安穩的生活,得到他們的生業!”然後他就像個老幹部一樣,拍著桌子強調:“要做到這一點,你們就必須減輕租稅,要以寬賦為要!”所以呢,這位老皇帝非常注重推行輕徭薄賦的政策。
那時候,康熙初年,國家戰爭頻仍,康熙皇帝也是小本經營,看著那一張張戰爭賬單都快要愁白了頭。於是他就跟大臣們說:“咱們現在國庫空虛,真的需要減減壓在百姓身上的負擔啊。”但是他也知道,地方官員們就像聞到腥味的貓一樣,對老百姓的賦稅重拳出擊,雁過拔毛。康熙皇帝可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於是他強調:“與民休息,道在不擾。還有啊,民為邦本,休養宜先。”
三藩平定之後,康熙皇帝終於可以喘口氣了。他坐下來,喝了口茶,然後告訴大臣們:“從用兵到現在,百姓們承受了太多的負擔。我之前就說過,等天下平定了,我會把錢糧都寬免的。你們趕緊跟戶部商量一下,看看怎麼實施。”於是,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他諭告大學士:“自用兵以來,百姓供應煩苦,朕前屢言,俟天下蕩平,將錢糧寬免。爾等可同戶部先將天下錢糧出納之數同算啟奏。”哎呀,這不就是康熙時期寬免租賦的序幕嘛!
他這個政策一出來,就像給老百姓減負的及時雨一樣。他先把鄉紳名下的田地跟老百姓的田地一起納稅,然後又統一降低賦稅額度。你想想啊,在清朝初年吳三桂統治雲南的時候,規定每畝徵收賦稅七鬥二升,康熙皇帝一改革,直接降到八升一合;湖北江夏廢藩田那會兒,每石摺合銀兩也是一律降到跟民田收稅額一樣。
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湖廣總督郭秀上奏說:“湖南有些農民因為賦稅不均都逃亡了。”康熙皇帝聽了直皺眉:“那咱們趕緊去丈量土地、均平賦稅吧。”郭秀回答說:“這樣一弄,稅額其實是減少的。”康熙皇帝好奇地問:“減少了多少?”郭秀一拍大腿:“大約減十分之二呢!”哎呀,這康熙皇帝真是聰明啊,這種減稅的辦法對有田地的人家來說可是大大的利好訊息啊。
這個地主倒是挺聰明的,他很快就發現自己這樣下去,可能會讓一些佃戶承受不起。於是他趕緊召集所有佃戶,宣佈了一道命令:“以後但凡遇到蠲免錢糧的時候,咱們都要合計分數,業主蠲免七分,佃戶蠲免三分,永遠以此為例!”
聽到這話,佃戶們一個個都笑開了花,因為他們知道這樣一搞,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啦!業主也樂在其中,因為他知道自己不必再擔心佃戶們因為負擔過重而無法維持生計了。這樣一來,大家都得到了好處,真是皆大歡喜啊!
不過呢,這個地主可是有點小狡猾,他接著說道:“不過,如果你們覺得這樣還是太辛苦,你們也可以選擇不種我的地啊!”聽到這話,佃戶們立刻瞪大了眼睛,互相看了看,心想:“這個地主真是太壞了,他居然想讓我們把地還給他,那怎麼行呢?”於是他們紛紛表示:“我們才不會讓你得逞呢!我們一定會繼續種你的地,而且會種得更好!”
就這樣,這個地主讓佃戶們既減輕了負擔,又繼續種了他的地,真是一舉兩得啊!
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二月二十九日,康熙皇帝站在金鑾殿上,宣佈了一個讓全國人民歡呼的訊息:“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這意味著在我國存在了幾千年的人丁稅終於被廢除了。
康熙皇帝接著說:“朕覽各省督撫,奏編審人丁數目,並未將加增之數盡行開報。今海宇承平已久,戶口日繁,若按見在人丁加徵錢糧,實有不可,人丁雖增,地畝並未加廣。應今直省督撫,將見今錢糧服內有名丁數,勿增勿減,永為定額。其自後所生人丁,不必徵收錢糧,編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