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在處理兄弟關係和宗室問題上,可是個高手!他吸取了前朝的經驗教訓,把這些問題處理得妥妥帖帖。他一共有九個兄弟,可惜其中六個早早就去世了。另外三個哥哥里,弘時因為“放縱不謹”被雍正帝剝奪了宗籍,只有五弟弘晝和六弟弘瞻順利長大成人,還被封了王爵。

弘晝在雍正十一年就和四哥弘曆一起被封為親王。弘曆是寶親王,而弘晝被封為和親王。到了十三年,他們倆又被委派去處理苗疆事務,成了那裡的總指揮。乾隆皇帝弘曆上位後,對弘晝這個弟弟“很友愛”,不僅給了他議政王的頭銜,還把老爸雍正留下的財產全給了他,所以弘晝一下子就變得“很富饒”。

不過啊,這弘晝可是個揮霍無度的人,他瞧不起那些王公大臣,甚至因為一點小事就在朝堂上把果毅公訥親給打了!好在乾隆皇帝並沒有責怪他,反而更加優待他。經常邀請他一起吃飯、喝酒、作詩。但是呢,在政治問題上,乾隆皇帝可是毫不含糊,“必須經常教訓他,不許他干預政事”。

原禮親王昭槤曾經講過一個關於和親王弘晝的故事。說這弘晝年輕時很傲慢,乾隆皇帝一直忍著他。有一次,乾隆讓弘晝去正大光明殿監督八旗子弟考試。結果太陽都下山了,乾隆還沒退朝,弘晝就請乾隆退朝吃飯。乾隆覺得這些士子們可能因為疲勞而翫忽職守,就沒答應。結果這弘晝還激動了,說:“皇上您是不是懷疑我有買通士子的嫌疑?”乾隆聽了居然很平靜地退朝了。後來傅恆還批評弘晝說:“這話哪兒是臣子該說的啊!”弘晝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第二天脫下帽子向乾隆請罪。乾隆說:“昨天我要是回答你一句,你就完蛋了!”雖然話說得嚴厲,但內心還是十分友愛的。

看來這乾隆皇帝對兄弟們真是又愛又嚴啊!既要照顧他們的生活,又不能讓他們干預政事。這種平衡可不好掌握,不過看這乾隆皇帝處理得遊刃有餘的樣子,真是讓人佩服啊!

這果親王弘瞻可真是個“寶藏男孩”啊!他詩詞寫得一流,藏書量更是驚人,從小就跟著沈確士尚書學習,所以他的詞作都帶著一股正宗的韻味,不落俗套。他居家簡樸,生活節儉,俸餉的積蓄都能堆滿整個屋子。每天早上,他早早地起床巡視下屬,一旦發現有人違法,立馬就拿起棍子責罰,所以大家都怕他,不敢為非作歹。

但弘瞻有個特點就是愛財,“善於積累財富”。他開了不少煤窯,結果不小心奪了老百姓的產業。還有一次,他囑咐兩淮鹽政高恆透過賣人參來牟利。更離譜的是,他還命令織造關差送來綢緞、玩器,卻只給人家一點點錢。他的門客也經常為他“打理政務”,簡直就是把他當皇帝了!

話說回來,這弘瞻還真是個“有錢任性”的主兒。乾隆二十八年五月初五那天,圓明園九州清宴發生了火災。當其他皇子都在拼命救火的時候,弘瞻卻遲到了!而且他跟大家見面的時候,居然還面帶笑容,沒有一點憂戚之感。乾隆皇帝看見這一幕,心裡那叫一個不滿啊!

於是,乾隆帝決定好好教訓一下這個不省心的弟弟。他下了長諭,歷數弘瞻的過錯:“你身為朕的幼弟,從小養育成人,卻不知遵守朕的教誨,接受朕的恩澤。你屢次犯錯,不知悔改。比如你開設煤窯佔奪民產、奉命前往盛京卻遲到等候等等。這些行為嚴重違背了家法朝綱和人心風紀。”

乾隆帝還特意指出弘瞻犯下的幾大罪狀:

讓護衛引導欠債的買賣人江某到高恆家賣參牟利;

命令織造關差送來綢緞、玩器,卻只給一點點錢;

特別離譜的是,他居然讓門客為他“打理政務”,甚至還插手官員選拔事宜。

乾隆帝痛心疾首地表示:“這些行為嚴重違背了朕的意願和朝廷的法紀。如果不加以制裁,將來其他皇子效仿你怎麼辦?朕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