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實在請不來,可以換別人啊,幹嘛在他身上浪費時間?”老杜說道,“現在就請不動,到時候要真進了工作室,那你怎麼管理?”

“可不能這麼說。”雨燕道,“你是不知道,這行裡招人得多難,哪能說隨便找找就能找到合適的。你看咱娟兒這段時間招人都累成什麼樣了,不管咱請不請得動人家,就看這事兒怎麼去聊了。”

“投其所好的去聊,沒什麼聊不下來的。”老太太邊吃邊說,“趕緊吃吧,別光聊天了。”

投其所好?杜娟記住了奶奶的這句話,看來確實要沉下心打動李師傅才行。人脈是柳天介紹的,談不談下來就看自己了,想到這裡,杜娟心裡已經有了方法。

“媽,咱工作室那些雕模工具還在嗎?”

“在呢,都在倉庫壓著呢,你問這個做什麼。”

“有用。”杜娟笑著說。

京華坊的雕模工具已經有好長時間沒用了,即便幾年前開興趣班時也是如此,用的都是老模具。再加上後幾年京華坊多半是給別人做嫁衣,壓根就用不上雕模了,而雕模更是絹人在塑形中原創的根本。晚飯後杜娟一人去了工作室。翻箱倒櫃找出落滿灰塵的雕模木箱,自己也已有好些年沒碰過它了。

雨燕不知什麼時候站在了身後,“這箱子還是你小時候學做絹人用的呢。”

“媽,您來了?這兒太髒了,您還是……”

“我來,老物件容易壞,得輕著點。”雨燕上前,幫著女兒把箱子擦乾淨,“搞得神神秘秘的,這事兒還瞞著家裡人呢。”

“哪有,媽。”

母女倆開啟箱子,裡面的工具也是落上了一層白灰,是原來模具上的殘留的石灰。雨燕看著眼前的工具,大多都是鏽跡斑斑,恍如回到昨日,“那時候教你學做絹人,這雕模的樣樣工序你都記得,都熟悉。那時候倒模用的都是石灰,就怕你傷了自己的手,沒讓你往深裡學,這些東西都是老物件,用慣了石灰,可灌不得矽膠,不然這些東西就毀了。閨女,你翻騰出來是不是打算自己做雕模師?”

“我哪能做的了那個?”杜娟自謙起來,“雕模師得萬分精細,得有十多年的功底。我當時就學了皮毛,我可不敢碰這個。但現在,我想拿它來證明自己,我想做一個簡單的頭模出來,然後拿給那位師傅,讓他指點指點,他要在不答應,那咱只能再找別人了。”

“你這越說,我越好奇了,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師傅,能讓你這麼上心。”雨燕到現在還不知道李師傅的大名,不過她能感覺到杜娟口中這位師傅“段位”一定不低,“你就安心做吧,工作室的事兒有文欣呢,再不成我過去看看也行。”

杜娟知道,這做一個頭模,又需要折出去將近一週的時間了。

一個簡單的頭模,杜娟看似說得輕巧。可在絹塑這行來說,頭模才是最難做的,也是最能考驗一個手藝人的根本。頭模的製作要根據五官之間的距離做一個模型,如前文所言,前幾年京華坊絹塑頭模(模型)大都是統一的制式,但要想做成不一樣的,就需要重新測量所做絹人的五官比例。

老杜家翻出來的這套工具,是最早時候用石膏翻模的。不過做之前先用泥團團成鴨蛋的形狀,然後用細線在鴨蛋泥坯上找出中線,做一個淺顯的標記。而人的面部分為“三庭五眼”,這位置不好確認,泥坯是絹塑頭模的雛形。做好這些之後,真正考驗手藝的才開始,那就是用石膏翻模了,石膏翻模又講八道工序(做槽、放入泥坯、灌漿、隔離、做規矩、再次灌漿、開模、完成)。

都說完成一個絹人需要近十四道工序,而完成絹人的頭模就需要八道工序,這八道工序僅用於石膏的翻模。而後又要經過十三道工序才能完成整個絹頭。翻出來的石膏上需要摞三層鬆緊棉布分別放在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