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模像樣抽了一口,結果嗆得眼淚冒了出來。剛開始還是一滴兩滴眼淚,突然看著馬路對面的車,車裡陳敏敏那張美麗的側臉若隱若現,眼淚頓時嘩啦啦流了下來。
路過的一對小情侶,見到梁曉陽坐在便利店門口痛哭流涕,女孩子立馬同情心氾濫,從包裡拿出了面巾紙遞給了他。梁曉陽抬頭看著這對小情侶,彷彿看到了他和陳敏敏當初在廣州街頭壓馬路的場景,心中感嘆物是人非。
他從女孩手中接過面巾紙,感激地說了一聲“謝謝”。女孩的眼神充滿了善良、純淨和擔心,臨走還不忘對他說了一句:“哥哥,生活一定會好起來的,我們一起加油喲!”
梁曉陽用力點了點頭,跟著附和了一句“加油!”。
看著這對小情侶離開後,眼淚像是失修的水龍頭,根本就無法停止。他發現,離婚帶來的傷痛,遠比父親發現他織毛線,用皮帶狠狠抽他,還要疼得刺骨。
此刻,陳敏敏坐在車裡,也是淚流滿面,梨花帶雨。
陳敏敏知道,她和梁曉陽離婚,不是因為不愛,而是無法忍受梁曉陽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聽勸,一意孤行地織毛線。她知道織毛線是導火索,朝夕相處的點點滴滴問題,以及婆媳關係之間的種種膈應,都在加速他們離婚的養分。
她痛恨自己一而再再而三考不上研究生,她痛恨自己失去了讀書時候的那股精氣神,不能夠再心無旁騖地學習。她甚至痛恨自從生育以後,她的身材不再少女。能量場足夠高的時候,她還能自我安慰自我自洽。能量場低迷時,她習慣性將一切都怪罪在婚姻上。
自從住進這個家,和婆婆朝夕相處的日子,她發現自己變了,變得越來越不寬容,越來越狹隘,越來越在意一些小小的細節,並且習慣性放大、放大、再放大。
每次和婆婆鬧不愉快,她回屋看書時,一個字都無法吸收進入大腦。過去,她曾經幻想過未來的婚姻,自古以來就有婆媳不和的說法,即便是自己的母親也與奶奶關係也不是很好。可是,她一直堅信自己可以做到,婆婆和親媽都一視同仁對待。
然而,婚後朝夕相處下來,她發現根本就不可能,婆婆是媽,但不是親媽,隔層肚皮就是不一樣。婆婆對曉陽可以無條件地包容,甚至可以在兒子面前撒嬌賣萌,但是在她面前,婆婆的言行舉止裡面總是透露出趾高氣揚的氣息,字字句句都在證明自己才是這個家裡的女主人。
此刻,陳敏敏坐在車裡,看見曉陽坐在馬路對面那家便利店門口抽菸。
她心中不禁感到納悶,梁曉陽從來都不抽菸,不喝酒,什麼時候竟也學會了抽菸?哼哼,梁曉陽,原來你是一本書,越往後翻,才發現書的劇情並不簡單,主線背後藏著千絲萬縷的支線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