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南北之差 (第1/2頁)
辭金枝說的是什麼故事 冬天的柳葉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聽明白了是怎麼回事,禮部尚書等人那個竊喜。
推行新政,本來難啃的骨頭是南邊。沒想到賀清宵作風強硬,殺人見血毫不猶豫,又有大戲民謠使得尋常百姓都站在了新政一方,新政竟推進得順順當當。
禮部尚書等人想起來就心頭滴血。他們這些人的老家都在南邊,哪個不是良田無數,新政一來損失慘重啊。
還好,北邊阻力重重,沒推動。
雖說新政在北邊不順利改變不了他們利益受損的情況,但不順利就是大大的利好。
禮部尚書等人已經意識到,新政的鬥爭是漫長的。此消彼長,推行中困難重重的話,過個幾年或許皇上推行新政的心思就淡了,再或許換了新君呢?
到那時,他們吐出來的肥肉照樣能吞回去。
總之,新政在北邊推進不順於他們是好訊息。
興元帝心知這些大臣中至少一半反對新政的,但國之大事召集各部重臣商議也是慣例。
“北邊雙林府上千民眾聚集抗議,致使政策不能通達,諸卿怎麼看?”
兵部尚書站出來:“臣以為,此風不可助長,應懲戒作亂者。”
禮部尚書立刻反對:“馬尚書沒聽說麼,這些人都是尋常百姓,若動輒以武力鎮壓,豈不讓百姓認定是朝廷暴政?於陛下聖名也會有損啊!”
興元帝瞥了禮部尚書一眼。
六部尚書中,這老小子是最反對新政的,不過今日這話不算錯,武力鎮壓百姓,民間定會傳他是暴君。
要知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尤其是天高皇帝遠的地方。
興元帝是開國之君,不拘小節,不怕打仗,可但凡坐上這個位子的人,誰願百年後落個殘暴罵名呢。
若說為了萬千百姓能過上好日子不惜名聲,不好意思,興元帝沒這個覺悟。
在他的認知裡,這大夏都是他的,他作為大夏之主,想讓子民過得好一些,國庫的錢多一些,國祚綿長一些,他自己的風評也很重要啊!
戶部尚書悄悄觀察興元帝神色,也站了出來:“臣也認為此舉不妥。南有海寇,北有胡夷,每年軍費開支常有超出,再輕易動兵,國庫不堪重負啊!”
說什麼新政增加稅收,如今一個大子還沒見呢,又要花錢?
“若不能武力驅趕鎮壓,諸位有何良策?”興元帝問道。
“臣認為應當先安撫百姓情緒,新政不可操之過急,徐徐圖之為宜。”工部尚書道。
“臣附議。”
“臣附議。”
興元帝看著幾位贊同暫緩新政的大臣,面上看不出情緒。
這時辛柚站了出來:“臣有話說。”
禮部尚書幾人拿眼睨著她,心道你一個從九品的芝麻粒小官,為什麼有這麼多話說?
哦,人家是皇上親閨女,那說吧。
興元帝不覺彎起嘴角,示意辛柚說下去。
“當初陛下心繫百姓,選了南北兩地數城試行新政。南邊新政推行順利,等到明年就能以新政收稅,北邊進展不順,或許可以互相交流,借鑑一二。”
興元帝不由點頭。
謝掌院站了出來:“陛下,北地百姓聚眾反對新政,是對新政有所誤會。臣認為辛待詔先前在各城以大戲的方式讓百姓瞭解新政,效果顯著,可以請辛待詔主持此事。”
謝掌院此話一出,禮部尚書等人在心裡大罵:竟然推薦辛柚去宣傳新政,這老狗是想讓他們死啊!
謝掌院的提議令興元帝面上不由有了笑容。
倒不是別的,這不正說明了對阿柚能力的認可。閨女被認可,哪個當爹的能不高興?
但高興歸高興,興元帝卻沒有讓辛柚親自去北地宣傳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