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記者不愧是資深媒體人,行業老手,一篇文章寫的代入感極強,先是把洪水期間,整個城市有多少人掉入下水道井口出事,有多少人在洪水中喪生,又有多少人受傷全都擺了出來。

這些鋪墊就一個目的,那就是凸顯洪水中有多麼的危險,可實際上,城市裡的地形有高有低,洪水情況嚴重的主要是城市低窪的城區,嚴重事故也主要集中那些低窪區域。

至於騎手買了藥之後繞道趕往目的地送藥,都是繞路走,走的是地勢相對較高的區域,比較辛苦,也有危險,但是危險絕對不是他列舉的那麼嚴重。

這就是媒體行業常見的春秋筆法,也是詭辯上的一種技巧。

整件事情有一二三四好幾個部分,它往往只告訴你一和四,把中間的二和三刻意隱瞞了,讓你覺得這件事情十分離奇,十分嚴重,這樣才能吸引大眾的眼球,賺足流量。

往往整個事件中,二和三才是關鍵部分,是讓整個事件邏輯合理,符合人之常情的關鍵,卻總會被他們給隱瞞。

因為不去隱瞞的話,整個事件就顯得太合理,太平淡了,那就無法吸引眼球,無法吸引流量。

實際上,那位跑腿騎士也知道自己只是辛苦,危險倒不是特別危險,因為他有足夠的時間去慢慢繞路。

可是人心都是複雜變化的,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心態感知下,就會產生截然相反的效果。

就像那個有名的段子一樣,老師對待好學生和差學生,差學生上課睡覺是不好好學習,好學生睡覺是學習太辛苦了,上課補覺。

這是人性的弱點,很多人都會犯的錯誤。

那跑腿騎士在接單的時候,是有期待和未來的收益的,他會想著,自己只要跑到地方,就有一百塊的入賬。

這個過程中,他也知道會有危險,但是繞路之下,安全係數還是很高的,整個過程中他並沒有多麼抗拒。

但是等到這文章出來,這位騎手看到當天有多少人出事,洪水造成了多大的損失,看著那些悽慘的案例,想到自己一不小心就會如何如何,這個時候,他的心態就變了。

因為他沒有了期待,有的只是對災難的恐懼,再次回憶起這一路,他就會覺得自己真是辛苦,冒著生命危險在努力救人。

這跟他的品德沒有關係,而是人性的必然。

就如那些成功後的企業家回憶起來,自己的一路上都是艱辛險阻,至於機遇和風口,他們會覺得那是自己應得的。

成功人士記打不記吃,庸庸碌碌之人記吃不記打。

也許只有從民國那位寫幾位日記的大人物才能看出人性的真實,打牌打牌天天打牌,那才是人性,成為大師跟愛不愛打牌,努不努力關係還真不大。

至於那位跑去島上的光頭,年輕時的經歷更叫一個稀爛,抽芙蓉膏,長時間留宿青樓,還染上了花柳病,需要去治療。

看他的生平,你甚至會覺得天道不公,這樣的爛人居然也能到達那個高度。

人世間的很多故事在事後回憶起來,哪怕是同一個當事人,忽略掉不同的細節,不同的心態就會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當文章出來之後,那位跑腿騎士也感覺自己似乎很委屈,忍不住在網上回憶了一下路上經歷了多少危險,還摔了多少個跟頭。

這麼一來,一幫網友就坐不住了,畢竟每個人都有辛苦的時候,這勾起了廣大網友曾經經歷過的痛苦記憶。

不知是有人帶頭煽動,還是自發的,很多人開始攻擊這女孩,說她沒良心,騎手那麼辛苦,為了一百塊冒著危險,她居然不知感恩。

鋪天蓋地的網暴來襲,哪怕這姑娘解釋了,自己後面又補發了紅包,可是她的解釋被洶湧的輿情所掩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