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外出的時候,就必須要有人隨行了,保護人員就要以各種合理身份出現在吳桐身邊。

確定目標,吳桐不在多慮,回了宿舍,認真梳洗後,放鬆的沉沉睡去。一覺醒來,已經是半下午時間。

蓄足能量,再次滿血,精神充沛的感覺,再美妙不過。果然是,作死過才知道的可貴!

給家裡打個電話,敘敘家常,聽聽家裡人的聲音,被無限的親情關愛眷顧著。她和家裡人聯絡的電話還是原有的,不過,也被保密團隊做過排查和加密。另外,鄭洪明還特別給了她一支保密用途的手機,這才使用於內部溝通聯絡的。

卻不知,在她休息的時候,因為她設計的兩種新型BUG材料和渦扇-15發動機引數的最佳化,掀起的波瀾才真正在秘密軍工航空科研界震盪。

陸驍從實驗室離開的時候,對接已經開始,T4、T5合金材料的資料,最佳化的發動機引數手稿檔案,已經由專人護送,先一步送到了長安614所,也就是定向意義裡的西飛研究所。

WS-15的總設楊偉接收到資料,第一時間安排,帶著核心實驗人員根據手稿,進行研究解析,根據材料資料,匯入資料,進了模擬系統,完成重新整理之後,系統給出的綜合模擬資料,讓一眾核心實驗人員和楊偉本人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的看著螢幕上的模擬資料。

“怎麼會提升這麼高?系統故障了,Bug嗎?”要知道,在此之前,他們經過不懈努力,歷經重重困難,夜以繼日攻克多少次難關,最終成型了,屬於中華的渦扇-15發動機!

最好的資料,推重比是9.7-10.87,核心機推力13-17.5噸···也是國內突破性的進展,航空發動機首次破10,讓一眾研發工作人員能夠驕傲的挺直脊樑。

現在,他們按著護送過來的資料,做得驗證模擬,按著資料上的引數進行資料修改後,發動機的推重比,直接拉到了飛躍式進步的12.75,推力整整高達20-24噸,加力推力還能更高,相比之前,發動機的重量,反而更輕,預計只有1420公斤···這簡直是他們夢想中要衝刺的資料、

立馬就有精通計算機軟硬體的實驗人員上前,檢查計算機的各項功能是否出現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