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有材料資料為基礎,結合著她推匯出來的最大過載值上限為依憑,吳桐一步步推演著,選定方向,篩選掉錯誤選項···

最終,吳桐得到了一種特種鋼材。

預測資料裡,它的最大過載量會是目前航空鋼材的三倍左右,有很好的拉抗性和抗熱性,在極速破空高溫狀態下,仍然能夠保持較強的力學特性,足以勝任吳桐對新型導彈材料的要求。

以此為基礎上,吳桐還順手推匯出了一個變種方向,具有較強的韌性和拉抗性、抗腐蝕能力,預測成本不會超過目前普通鋼材的成本,卻擁有至少能扛七八級地震的特種能力。

國內不少地方都是地震高發版塊,特別是川青寧,吳桐把這個方向做了特殊標記,預備後期加深推導,交由上面推廣出去。

材料模型設計好,製備工藝推匯出大概,吳桐需要安排實驗室,開始進行新材料實驗。624所這裡不是專業搞材料的,吳桐乾脆求助老師,在京大研究所進行實驗製備。

“沒問題,你大師兄也在上京,我讓你大師兄幫我打輔助!實驗資料,各步驟反映情況,完結實驗,我再報給你!”成老一口應下。

國內頂尖材料實驗室,他負責的京大材料實驗室絕對能算一個,少有地兒能比得上,他還是有這個自信的。

吳桐託付給他的任務,保證完成。

安全報備後,吳桐把推導的資料和製備方案傳送給了老師,等待成老實驗匯總資料發過來,再以此為基礎,繼續推導更精細的實驗引數去改進製備工藝。

迴圈往復三次,用了一週時間,直至製備出了達到她預期資料的特種鋼材料,MC4。

吳桐不在製備現場,沒法立即督管更改,只能用這種更麻煩的方式。

這種方式,才是成老一貫熟悉的材料製備流程,如吳桐一般一次性成形的,那是少有的奇蹟。工藝完善,即刻投產。

624所有有專門對接的軍-工廠,負責加工生產,製備彈體。絕對可信的負責人許工也是技術出身,在華雁行的引薦下,許工來到了624所,與吳桐碰面。

“許工,辛苦您專程過來了!”吳桐與來交接資料的許工親切握手。

“感謝吳總信任,把這樣的重任交給我們113廠!”資料優越的新型特種鋼材,許工眼中都是躍躍欲試的興奮。技術性的革新,是他一直期待的。

稍加寒暄,兩人立即進入正題。

“新型導彈對材料的過載要求比較高,我聯合京大實驗室,研發出一種針對新型導彈開發到特種鋼材MC4,預期能將現在材料的過載數值提高三到四倍,來達到新型導彈對新型材料的需求。”吳桐和許工仔細梳理著製備工藝,瞭解著目前的工廠加工線情況,和許工一起交流改進方案。

“···高溫反應爐需要更高的溫度····鋼材要一次性定型···”

花了兩天的時間,吳桐和許工一起完成了對目前生產線的技術革新細節,捋清楚MC4製備工藝的各個節點。

“吳總,你是這個!”許工收穫滿滿,臨行前,對吳桐豎起了大拇指。天才的腦子果然不同一般人,沒有親臨現場,都能推匯出這樣精細的製備工藝,他老許這兩天心服口服。

許工拍著心口立下軍令狀保證道:“我這就回去安排生產線升級,吳總等我好訊息,絕不拖咱們專案組後腿!”

“一切就拜託許工了!”吳桐輕輕欠身感謝。

彈體加工提上進行時,超燃發動機製造組裝也進入了尾聲,各部位元件,在幾位核心工程師和工人師傅的不斷努力下,幹在一月底之前,終於全部成型,完成了最後組裝。

吳桐和華雁行一點一點做了最後校驗,宣佈可以開始最關鍵的發動機實地試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