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調整好心態,龐陵又好心提醒道:“幢主,河東衛氏這面旗幟,遠非你這張招搖臉能及。若能善加使用,少說也能省去十年功。”
衛鉉心下一動,問道:“可是九品中正?”
“不錯!”龐陵道:“昔日孝文帝重視重用漢人,以九品中正為基,將漢家高第分作九等,其中最為關鍵的評定標準有三:首先是你家族史能否追溯到先秦;其次是你祖上是不是在秦朝當官、有沒有爵位;第三是秦漢時期的官位和爵位高低。太原王氏和范陽盧氏、清河崔氏、滎陽鄭氏三者俱全,且樣樣高人一等,一躍成為天下第一等高門。”
龐陵雖然對竊居高位的高門第有著強烈的牴觸情緒,但是這種情緒並不是仇恨,而是由羨慕、妒忌以及“為何不是自己”等等情緒集中而成。他接著說道:“我龐家底蘊不足,除了有點臭錢以外,三大標準俱都沒有。就門第而言,只是第八等。家中子弟若能靠門第、門蔭外放為官,至多是下縣縣令。可你們衛家不同,若能將之續上,得到朝廷認可,少說也是第六等名門,箇中好處不言而喻。”
“衛家就我一人了,爭這門第有何用處?”衛鉉兩世為人,反而看得比較開。這種門第觀念在今生前世都是一個卵樣,區別的是大魏王朝以法律形式劃定了門閥等級、規定了用人之道。而前世好像為了避免大眾反感,刻意將之模糊化;但是每當出現“美差肥差”之時,它們何嘗不是優先考慮“門閥子弟”和功勳階層?
一聽此話,龐陵的興致就更大了。他興致沖沖的說道:“人少的話,幢主可賜姓於部曲,讓他們也成衛家人。等你將門第續上,幢主升官的速度也七、八、九等門第子弟快,到時候,你可以衛家為名,將機會賜予他們。幢主他日升官發財,可別忘我一拉。”
衛鉉樂了:“你倒是一點都不客氣。”
“追名逐利,人之常情;只要不像石崇那般無人性,為非作歹,那便沒錯。”龐陵笑了笑,振振有辭的說道:“我龐家有的是錢,花都沒地方花,根本用不著去貪,倘若我成一地刺史、太守,不僅沒必要去貪百姓那點小錢,搞不好還貼錢造福地方,以便晉升。”
“且說吧!”龐陵這等話,衛鉉不但沒有反感,反而覺得此人實在、坦誠。而對方所透露出來的訊息,也謹記在心。畢竟家聲郡望給一個人帶來了太多的便利,若是可以爭取的話,只有傻子才會放棄。
“幢主,爾朱娘子來啦。”劉朝策馬奔來,大聲說道。
此軍以穩定為上,衛鉉未免他人反感,並沒有安插自己人。可他好歹此軍幢主,所以作為私人部曲首領之一的劉朝,卻也能夠在軍營中來去自如。
衛鉉起身道:“隨我迎之”
龐陵目光一轉,說道:“我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