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加練習,寫出來的字絕不會差。縣令他日若有暇,可一起研習書法之道。”衛鉉雖有後世之魂,可悲劇的是當今不是比較熟悉的漢末三國、隋末唐初,而是“生冷”得連很多小說家都不知從何下手的南北朝。
現在,他除了大致的歷史梗概、幾個大事件,以及大事件裡涉及的歷史人物,其他的完全是一無所知。若干惠如果不是被包含在“八大柱國雙十二大將軍”之內,衛鉉照樣不知道。
至於名字怪怪的厙狄幹,衛鉉在前世聽都沒聽說過。不過多個朋友總是沒錯的,此時眼見“父母官”似乎鍾愛書法,便投其所好的說了這麼一句。
厙狄幹聞聽出知書法名家的衛鉉此言,心中卻是大喜過望。他惟恐衛鉉後悔,連忙行禮道:“衛郎,等過了這忙碌時節,我定登門拜訪、向您學習書法之道,您可不要閉門不見。”
說著說著,語聲中竟帶上了敬語。
“縣令若能上門,焉有閉門不見之理?”衛鉉不知厙狄幹求學艱難,將此事應了下來,而後問道:“請問縣令,我在縣城沒有產業,若想入籍,能否直入太原郡梗陽縣縣城?”
“嗯,這還是要看衛郎自家心意。”厙狄幹依依不捨的將目光從寫滿字的紙張上拔出,向衛鉉介紹道:“衛郎若要入籍其他州郡縣,也可移交他處。只是梗陽田產卻要向梗陽課稅。”
“原來如此。”衛鉉又好奇問道:“還有其他區別嗎?”
“自然是有的!”厙狄幹答道:“落籍地廣人稀之鄉,得授田地多;反之,則少。不過各州郡縣遠近不同、產出皆有差異,諸輸課役也不盡相同。另外就是丁男丁女一入籍即需輸課,糧食布帛還是小事,而役力卻是十分繁重,若無官身或者特別豁免,一年需要勞作數月。”
聽到厙狄幹如此一說,衛鉉總算明白韓信寨山民為何放棄田地、家園了:他們躲避戰亂只是其次,主要還是官府不要老百姓了,連條生路都不給。
老百姓一年的勞動果實多數要上交,僅剩下的一丁點,連養家餬口不夠。此外,每年還要從事繁重的勞役、力役、兵役;而這一去就是幾個月,甚至還會客死他鄉。
既如此,那還不如不要官府給予的田地;可是逃到山中當黑\/戶一樣不行,因為官府當他們是盜賊,軍隊更是視他們為晉升的軍功。
總而言之,只要你還活著,它們就有辦法弄死你。而世間一切美好,只屬於高高在上的它們。
厙狄幹本就知道衛鉉與爾朱家有關,不然貔貅也似的爾朱彥伯哪能將那塊好地送人?此時又見衛鉉願意把衛家書法訣竅教授於己,心下好感大增。
眼見衛鉉眉頭深鎖,面色沉重,他猶豫了片刻,使那些役丁退下,小聲道:“官位有限、官身難得。然而豁免的法子卻三樣:一是王公將相及其幕僚、門客皆有豁免之權,若能投身某個府邸、捐身侍用,一家人皆可免除一應稅役。二是攜田地家業投入大門閥,此法是一條不歸路;一旦踏上,世世代代皆為其奴,形同貨值、牲畜,生死盡在主家一念之間。三是佛家子弟皆有豁免權,只要用田地家業換取某座寺廟發放的名牒,便是佛門中人;日後不僅不用諸輸課役,還是自由之身,可像佃戶那般租種寺廟田地。”
“對於一般人來說,第一種門路難如登天,第二種太過苛刻,故紛紛投身佛門。不過衛郎系出名門,非同常人,僅僅只是這手書法,就能輕鬆成為王公將相的幕僚、佐官,只是幷州有開府權的人不多,還需衛郎好生權量。”
“多謝縣令相告,能否思量後再入籍?”衛鉉暗自慶幸遇到好人,如果冒冒失失為那幾畝不知好歹的田地而入籍,那便成了屢屢吃虧的老實人。
看來古今亦然——好事,哪輪到我?
厙狄乾笑著說道:“衛郎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