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洛周並未出兵來援。”一條涼爽的小溪旁,斥候軍主將姜衍策馬來報。
“涿鹿城是後勤重地。杜洛周不出兵,那就等著糧盡吃馬,吃完了馬,只能灰溜溜的滾向上谷。”衛鉉呵呵一笑,悠悠然的說道:“我要是杜洛周,一定組織大軍收拾行囊,撤往上谷,與那兩萬五千名精兵連成一體。與此同時,令尉景及時離開雞鳴山,前往上谷匯合。之後,據上谷對抗王師。”
嘮叨了一番,坐在溪邊泡腳的衛鉉抬眸問道:“姜將軍,平原城怎樣了?”
姜衍答道:“正如主公所言,賊軍已經不管涿鹿城,朝著上谷退兵。任城王令燕州都督尉彝率軍掩殺一陣,斬獲不少。不過杜洛周有所準備,尉彝最終被擊退,不能殲滅賊軍主力。”
“意料中的事。任城王麾下將士盡是青州兵;論及戰力、戰意、經驗,青州軍全都不如久經沙場的叛軍。他們堅守至今,已是難能可貴,不能苛求太多。”
這年頭的地方軍的待遇極差,朝廷非但不給他們補給,還像防賊一樣防範著。然而每到關鍵時刻,很多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地方軍遠比朝廷的嫡系軍忠誠,哪怕他們把子弟兵盡數打光,也是至死不悔。
對於異地作戰、苦苦堅守、至死不降的青州軍,衛鉉是發自心的欽佩。他嘆息一聲,繼續說道:“任城王安到現在,平原城軍民貧困潦倒,無以為濟,我們不能無動於衷……”
衛鉉看向一旁的段榮、柳師道,吩咐道:“段長史、柳主簿,。等到涿鹿城平定,你們從倉城領取二十五萬石糧食,然後組織人手,以我的名義賑濟平原城軍民。”
從崔元獻透露出來的訊息來看,涿鹿城囤積五十二萬石糧食、五萬八千多套裝備,此外還有不計其數的金銀、銅錢、布帛……而上黨行臺固然缺少最為實用的糧食,但是衛鉉現在也無力運走所有的笨重的糧食,索性慷他人之慨;以二十五萬石糧食在燕州闖下賢名。
至於較為輕便的金銀銅錢、奇珍絹帛、武器裝備、鐵鎧皮甲等物;肯定是他衛鉉的了。
“卑職遵命。”段榮、柳師道抱拳應命;而後,迅速離開。
都督府司馬陳元康等到兩人離開,拱手道:“主公,賊軍北撤,任城王緊咬不放,我們要不要發兵追逐?”
“我們打到現在,早已人困馬乏。如今涿鹿城即將入手。而任城王既要立功,又也有實力,那便讓他充當前鋒好了。”衛鉉同情元彝、同情青州軍,卻不代表他要把上黨軍折了進去。既然元彝緊追不放,那就讓他在前方掃平障礙好了。
上黨六軍是衛鉉的根基,大軍征戰至今,也出現了不小的損失,每損失一人,衛鉉就會心疼一分。而困守孤城的元彝看似無比悽慘,可他實際上,元彝是在有目的的一步步收攏兵力。他們打到現在,主力其實沒有損失多少,只要他們走出平原城,一定能夠從杜洛周“身上”咬下幾大塊肥肉。
既如此,就讓元彝衝在前頭好了。元彝要是打贏了,那是再好不過;要是打不贏,上黨聯軍再去收拾殘局也不晚。
當務之要,他要帶領聯軍真真正正的休整,使麾下各軍的戰鬥力恢復到巔峰。而杜洛周、葛榮,只不過是上黨軍蒸蒸日上的墊腳石。
。。。。。。
孝昌三年七月十四日,雞鳴山的尉景放棄了燕州大寧郡、廣寧郡,依命退往上谷。整合所有兵力的任城王元彝拿到衛鉉援助的糧食物資之後,以衛鉉的名義獎勵平原軍民,而後率領士氣高昂的數萬大軍,從平原郡沮陽縣猛攻上谷郡西南方的平舒縣。
杜洛周任命尉景為主將,任命敗退而歸賀六渾、婁昭為副將,率尉景麾下的兩萬五千大軍緊守上谷郡西南門戶——偏城郡廣武縣。
衛鉉此時成了元彝後軍。當他聽聞此訊,簡直是激動的不行。天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