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軌一旁看著、聽著,沒有插嘴,實則也沒有什麼好插的。

自漢以來,每個世家門閥都在蓄養門客、都在操練死士般的部曲。隨著時局不斷惡化,每個世家門閥的門客死士立時蛻變成為械備精良的私軍,其戰鬥力一天比一天強,而並北王氏、並南的裴氏都擺出了時刻作戰的架勢。

當然了,各大世家門閥未必是要謀反,而這些傳承久遠的世家門閥政治嗅覺敏銳、目光長遠,他們對腐朽的大魏王朝已然完全失去了信心,故而都想在暴風雨來臨前積攢自保之能。而他們所做一切,似乎又在挖掘大魏王朝的根基,加速了它的衰敗。

衛鉉頭腦清醒、目的明確,他在軍中所做一切看似加強戰鬥力,實則是在一步步奪取五名都伯的權力、消除他們的影響力,以默默無聲的方式奪取軍權。

家道剛有一絲起色,立刻收養毫不起眼的孩童,教習文武藝,其行為;與培植私家人才的世家門閥沒有絲毫區別。然而有此意識的韓軌非但沒有反感、非但沒有疏遠,反而隱隱感到興奮。

畢竟,他是相當看好衛鉉的人,倘若衛鉉沒有逆流而上的雄心,他反要失望的敬而遠之。

待到衛鉉和厙狄幹談妥,從旁說道:“厙狄縣令,衛幢主心善,然幢主此時幫不了太多人,您務必從優挑選。”

“衛幢主解了本縣部分負擔,我怎能不仗義?”厙狄幹有心“注資”,當然要把最健康最好的孩童送給衛鉉;不僅如此,他還要遵照律令,給予百名孩童應得之糧食和物資呢。

。。。。。。

懸甕山山腹巨石如甕形,又因《山海經》記載的“懸甕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其獸多閭麋,晉水出焉。”,故名為懸甕山。

相傳武周王之子、周成王姬誦將胞弟姬叔虞分封於此,國號為唐,姬叔虞子姬燮繼位後,因遷居到晉水之旁,故將國號改稱“晉”。而姬叔虞是三晉文化創始人,後人索性在號稱是晉水之源的懸甕山建祠祭祀,初名“叔虞祠”,後稱晉祠。

作為三晉文化的精神象徵,歷朝歷代多有和修繕和擴建晉祠,及至當下,晉祠已是晉陽名勝古蹟,祠中庭院深深,亭臺樓閣雄偉壯觀、氣勢恢宏。

就在衛鉉等人敘話之時,近千名名男女老少從四面八方趕到晉祠,將正門前的廣場擠得水洩不通。

一頭憨憨的爾朱英娥霸佔了正前方,她還是身穿行動便利的男裝,袍子是黑色的箭袖武士勁裝,腰間那條嵌有明珠的巴掌寬的錦帶將纖細腰肢束緊,使她平平無奇的修長身子像是竹子一般。

一雙濃濃劍眉之下的丹鳳美眸閃閃發亮,左眼角隱現一顆可愛頑皮淚痣,而那張木炭般的瓜子臉卻是美若天仙、極具別樣美態,只是眉眼間滿是懾人的威嚴。

左、右、後是三十個高大魁梧、膀大腰圓的女兵,這些女兵腰佩戰刀、手拿連弩,凶神惡煞的瞪著左近,使得她們四周空無一人。

爾朱英娥不管這些,一雙美眸眨也不眨的盯著前方高臺那尊栩栩如生、綠光閃閃的翡翠馬。

聽著翡翠馬之後那個瘦小老頭喋喋不休,沒完沒了說著連她也不懂的鬼話,又見許多人在寒風瑟瑟發抖,爾朱英娥好想奪過連弩,將之射成馬蜂窩。不過一想到對方是阿耶也要禮讓三分的王家長者,只好一忍再忍。

坦率的說,爾朱英娥也不知衛鉉所寫的《太原賦》究竟是好是壞,可她阿孃元氏識貨。

元氏看過之後,讚不絕口,還說王氏若不刻意打壓,此文必獲第一。

這也導致爾朱英娥認為第一名非《太原賦》莫屬,如是沒有得到第一名,那便是臺上這幫老頭子營私舞弊、刻意打壓。

殺是不敢殺,可套腦殼、敲悶棍卻是無妨。

然而她太小看王氏的格局了。太原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