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韓軌效忠 (第1/3頁)
鼎定南北朝創世中文網 碧海思雲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回營路上,衛鉉走得不疾不徐,一邊回憶中軍對話,一邊默默觀察各縣鄉兵情況。
他入軍以來,眼力漸長,再經若干惠、叱列延慶的軍隊對比,自然知道多數鄉兵都是湊人頭、壯聲勢,同時肩負著輜重兵的使命。方才路過各營時,也看到各縣鄉兵在整訓,但即便是青壯,也只有一兩成深合陣容佇列之要旨。很顯然,鄉兵們都是倉促聚集而來的民間鄉團。
民間鄉團等武裝力量雖然存在很久,但使命多數是巡防鄉土、防盜防賊。他們幾乎沒有長途行軍和野營露宿經驗,有所疏漏那也在所難免。與打仗相比,威懾鄰鄉、爭奪灌溉水源才是他們日常事務。
這既是制度的缺失,也是大魏王朝以前胡為兵、漢為民的國策所遺留下來的問題。直到宇文泰在史上打破了胡漢界限,才終於把互不統屬、可有可無的鄉兵民團打造成為聞戰則喜的強悍府兵。
現在的鄉兵,也僅僅只是人數比較可觀罷了。甚至就連軍糧都要將領自行籌略、甲杖戎服更是沒有統一配給標準、鄉兵立功後的獎勵撫卹制度也沒有。而府兵士兵享有減免稅賦的規定更是不見蹤影。
如此的鄉兵,等於是免費從軍、免費送命;其戰鬥力、作戰意志、積極性可想而知。
至於爾朱榮的嫡系軍,實際上是職業武人,形同於聞戰則喜的“魏武卒”、頂配府兵。他們沒有後顧之憂,不需種地維持家計,一生大部分時間都處在訓練、打仗之中。只要他們糧餉充足,完全能夠全天候作戰,沒有那麼多限制。但是他們的人數畢竟擺在那裡,如果像魏武卒那樣消耗殆盡,爾朱榮恐有無精兵可用之憂。
“衛幢主你可終於回來了,大都督答應與否?”王承祖已將摞擔子一事說與王佑、達奚朗聽。三人在等待衛鉉的時間之內,心中都很緊張;前者是怕甩不掉,後兩者則是擔心王承祖仍舊統兵。一見到衛鉉遠遠走來,三人“呼啦”一聲迎了上去。
衛鉉愣怔了下,反問道:“領兵之事?”
“對啊!”王承祖神情緊張的點了點頭:“大都督怎麼說?”
“答應了!大都督令我以武毅將軍身份掌梗陽鄉兵,另撥若干惠那幢鄉兵到我麾下聽用。”衛鉉拱手道:“多謝縣尉給我統兵機會。”
問對內容,不能告訴他人;可與梗陽軍有關一事,沒什麼大不了的。
三人聽得喜上眉梢,王承祖樂不可支的大笑道:“不必客氣、不必客氣,此乃皆大歡喜之壯舉,哈哈。領兵打仗交給你了,後勤輜重包在我身上,誰敢貪汙一粒米,我就宰了他。”
衛鉉行禮道:“有縣尉這句話,那我放心了。”
“好說、好說!”王承祖笑容可掬。
一行人進入本營“中軍”就坐,又使人叫來韓軌和另外兩名幅幢主。衛鉉將之前的話複述了一遍,向王佑、達奚朗說道:“第一幢有三旅‘精兵’、一百親兵。王幢主、達奚幢主,你二人將所屬士兵各有多少青壯?”
王佑答道:“第二幢計有兩百六十多名青壯。”
“第三幢約有兩百三十人。”達奚朗亦是說道。
“三幢鄉兵以及我等親兵合計下來,梗陽可戰之士約千人。若干幢主到來以後,全軍便有一千五人。”衛鉉以商量口吻的說道:“我打算將第二、第三幢青壯暫時並作一幢,由倆位統率。不知你們意下如何?”
“卑職聽從將軍安排。”雖然說衛鉉還沒有武毅將軍印信,但是王佑、達奚朗知道衛鉉不可能拿軍權來開玩笑,再加上安排合理,他們自無不允之理。
“縣尉,全軍老弱作為後軍,由你和第二、第三副幢統率。”
“遵命。”王承祖和兩名副幢起身應命;王承祖想了想,問道:“將軍,我軍要上戰場麼?”
“大都督沒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