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寧為百夫長 (第1/4頁)
鼎定南北朝創世中文網 碧海思雲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以上所言,句句說到點子之上。”爾朱榮不再小覷衛鉉,不自覺挪了挪Pi屁,以對待大能的架勢正襟危坐,他先是認可了衛鉉的言論,接著又問道:“既然你明白天下大勢,以及我當前困境,可有應對之策?”
好聽的、不好聽的,誰都會說,關鍵是有沒有轉危為安之良策;否則的話,那就是泛泛而談、言之無物。
迎著爾朱榮等人咄咄逼人的目光,有備而來的衛鉉拱手道:“大都督,卑職認為並、肆、恆、朔四州主要有三患:一為糧患、二為邊患、三為吏治之患,前兩者一脈相承,如果無法自給自足,縱有百萬雄師,也因無食無衣而潰;後者如千里之堤的蟻穴,平常看不出什麼,可無數螻蟻每時每刻都在啃食根本,若不治之,有朝一日終究如韓非子所說的‘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爾朱襲見眾人沉吟不語,忍不住插上一句話:“衣糧無非是開源節流,而以戰養戰、以敵資供養自己更是上上之選。”
“以戰養戰、就食於野、劫掠敵方,確實是發財的上上之選,只不過此法適用於柔然等外敵,卻不能用在大魏境內。”衛鉉說道:“因為一旦在境內採用此法,便會失去民心。而全軍將士出自民間;如果失去民心,那就等於失去了軍心。故而若是強行為之,無異於飲鴆止渴、自掘墳墓。”
爾朱榮、賀拔嶽、賀拔允、叱列延慶等人深以為然:既然要建立堅不可摧的地方勢力,那肯定離不開百姓支援,豈能做出自絕於民的蠢事?
然而開源節流、發展民生乃是一項耗時耗力的大工程,實非朝夕能夠解決,於是爾朱榮乾脆撇開了這個話題,沉聲向衛鉉說道:“糧食需逐步解決,而邊患也不是我們此時所面臨的首要問題。你說的吏治之患是不是要清除貪官汙吏?”
說了這麼多,他慢慢適應了衛鉉的談話方式:此子沒有說長篇大論、喜歡一問一答,不過此法非常實在、有效。
“不止是貪官汙吏,還有大量的冗官冗吏。”衛鉉說道:“軍隊講究‘兵在精而不在多,將在謀而不在勇’,官府同樣如此。我朝民少官多的現象比比皆是,有些地方甚至十牧九羊,其中職司重複、責任重複的官職極多,大家有事就相互推諉,沒事也能鬧出事來。”
“依卑職之見,應當將使命相同的官職合併為一,同時裁汰冗官冗吏,如此既可節省開支、提高辦事效率,也能減輕百姓負擔。日後的要是得要擴張,可依制推廣過去,而被佔領的全新地方的官員為了保命,哪敢反對?”
冗官冗吏、人浮於事、尸位素餐是每個王朝末期難以避免之事;統治者非但沒有尋找皆大歡喜的解決方法,反而設立五花八門的職位來安排“它們”的人,然後變著花樣控制和折磨老百姓。
最終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如今爾朱榮地盤不大,他要是在自己掌控的疆土記憶體要去閒、並大去小,阻力形同於無;在收穫諸多好處的同時,也為以後樹立一個標準,使其他人認為爾朱榮並非是針對自己。
爾朱榮琢磨著衛鉉之言,眾多利好,頓時就心動了,他鄭重的問道:“那要怎麼做?從何做起?”
自他開府以來,深刻體會到邊事、天災、吏治之難,此之三患就像一團亂麻攪合在一起。他一直想把自己掌控的地盤打造成一個高效而集權的“根據地”,可是各郡主官、次官多數是爾朱氏集團政敵,牽一髮而動全身,他著實不知從何而起。
此刻,爾朱榮聽聞衛鉉侃侃而談,顯然已將他當作可以議事的謀士,可他不僅僅想要知道病灶,還要治病的良方;要是說不出所以然,一切免談。
對於衛鉉來說,這是一場異常關鍵的考驗,成敗就在這一舉:過了此關,那便豁然開朗;不過,爾朱榮對他的的惡感遠勝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