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節 五大謀士(三) (第1/2頁)
晉中鏡中的主要角色介紹 兔兒知秋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也許衛玠離開洛陽前,同他說的那番話確實不假,雨輕身邊最要好的朋友就是郗遐、陸玩、崔意和任遠,甚至還有張輿,其他人再想要靠近雨輕,只能先贏過他們了。
祖渙不由得唇角泛起一絲澀笑,又看了一眼陸玩,笑問道:“陸兄,你要不要進去幫忙?”
陸玩搖搖頭,說道:“她最會歪理邪說了,若是今日在這裡摔一跤,或許往後她就懂得收斂自己的行為了。”
此時在廳上,王洵微眯鳳眸,淡淡問道:“你是裴家的人,想來也是熟識兵法的,我且問你,官渡之戰以弱勝強,魏武帝因何取勝,而袁紹又為何慘敗?”
此問一出,廳上瞬間變得安靜下來,想不到王洵沒有與這少年談玄論道,反而提及了官渡之戰,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役無人不曉,自然很好回答。
雨輕走近幾步,淡笑回道:“《孫子兵法·謀攻篇》中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守之。’昔年以袁紹的軍事實力來說,擊敗魏武帝軍隊的戰術有很多,可以選擇步步碾壓,分兵圍攻,也可以強攻或者纏鬥,更可以耗著他,直到他彈盡糧絕,正是因為取勝的方法太多,袁紹又好謀無斷,患有嚴重的選擇困難症,不納謀士田豐良言,最後戰敗........”
“反觀魏武帝擁有不過幾萬的兵力,甚至那時鎮守關中的鐘繇還送馬二千餘匹以支援曹軍,兩方軍力如此懸殊,魏武帝處於劣勢卻能在這場戰役中最終獲勝,憑藉的正是知人善任.....”
“荀攸和許攸先後獻計,荀彧又具有長遠的眼光,在關鍵時期提醒並鼓勵魏武帝堅持戰鬥,在兩軍相持階段誰後退誰被動,誰放棄誰滅亡,適時把握住戰機,不是強者勝,而是勝者強。魏武帝選擇堅持,並且能夠禮賢下士,善於決斷,獲勝也就成為了必然。”
“能夠對此戰役分析一二,裴家小兒確實看了些兵書,不過你卻忽略了官渡之戰的轉折點,沒有許攸背袁投曹,魏武帝想要禮賢下士恐怕都沒有機會,還不如說是運氣好。”和濟冷冷笑道。
雨輕正色說道:“有時候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因為運氣永遠不會降臨在那些面對強敵畏畏縮縮輕言放棄的人身上,況且在戰爭相持階段迎來轉機並非全靠運氣,而是魏武帝具有高超的軍事謀略,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戰役也是存在的,難道說秦末的西楚霸王在鉅鹿之戰擊敗秦軍,也是純屬僥倖嗎?”
“二者豈可相提並論,西楚霸王破釜沉舟,能斷而行,懷著必死的鬥志,勝則生,敗則亡,面對必死之局,霸王勇往直前,全軍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潛能,最後項王垓下作戰失敗,笑言‘天之亡我,我何渡為!’寧死不過江東,實乃真英雄也!”華承面色肅然道。
雨輕仍舊從容鎮靜,開口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楚霸王在敗亡之前吟唱這首悲壯的《垓下歌》,真可謂‘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他為了無愧於英雄名節,無愧堂堂七尺男兒之軀,無愧於江東父老所託,以死相報.......”
“秦始皇在滅六國時,楚國反抗最為激烈,楚軍主力在秦軍的攻擊下全部被殲滅,項燕兵敗自刎而死,楚南公曾雲,‘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西楚霸王作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有愛國情懷無可厚非,反抗秦朝,最終殺死秦王嬴子嬰,安撫了昔日無數戰死沙場的楚國將領的亡魂。”
“《莊子》有云:“自古風雲多變幻,不以成敗論英雄”,可若是英雄不論成敗,那麼何為王,何為寇,人們也會隨之失去追逐成功的動力,所以應該客觀的看待英雄,既要用成功的眼光看,又要以失敗的眼光看。”
華承不禁冷哼一聲,“真是純屬狡辯。”
“敢問華大人,秦始皇可算得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