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景處於古代戰亂時期。

九州大地,江山動盪,戰亂四起。

彼時各國鼎立,更有數不清的小國和遊牧民族。

而土地肥沃,牛羊成群的天啟,北戎兩國更是比鄰而居,長年戰事不斷。

周圍小國部落也是時常騷擾。

奈何天啟太后裴氏把政,外戚裴家官至丞相,朝中獨大,當朝太后皇貴妃更是均出身於裴家。

導致天啟內憂外患,外有強敵虎視眈眈,內有奸臣把持朝野,女主薛謹寧的父親薛煜川正是天啟的大將軍。

而天啟的君上有心無力,只能強撐病體力排眾議立已故皇后之子楚衡為太子。

為了讓年幼的太子長大,護衛天啟,皇上終日以虎狼之藥吊命,讓邊疆的薛煜川可以壯大勢力,回京輔君。

天啟太子楚衡明明滿腹經綸,為了不被裴家忌憚卻只能偽裝成一個懦弱草包。

薛母為保護皇后身亡,自此薛將軍帶著年僅6歲的薛謹寧遠赴邊疆,薛家世代忠良,薛家大小姐薛謹寧自幼隨父從軍鎮守邊疆。

軍中軍師之子景辭14歲熟讀兵法,從此景辭成為了薛家軍的小軍師,也成為了薛謹寧的小師傅。

薛謹寧熟讀兵法,一把紅纓銀槍耍的出神入化,騎馬射箭更是不在話下。

十四歲那年,薛謹寧女扮男裝帶著貼身侍女云溪,雲宜跑出軍營玩的時候遇到了北戎的五殿下赫連玦。

彼時兩人都不知對方身份,為了爭最後一壺醉花釀,兩人在酒樓大打出手,後來更是一起捉賊,把慈安寺攪的大亂。

在遊歷打鬧中兩人成了好兄弟結伴而行。

他們曾經一起在雪山守了三天三夜就為了親眼一見會跑的人參,在花樓救過被拐賣的少女幼童,在一望無際的草原策馬奔騰,也在屋頂喝酒祈願過天下太平。

哪怕知道彼此真實身份後兩人都訂下過君子約定,戰場下面論兄弟戰場上只講輸贏。

可誰也沒想到北戎再次來犯,薛將軍攜5萬薛家軍應戰,結果被人出賣,眾人困死在臥龍山,五萬將士全軍覆沒無一人生還。

裴相朝堂要求治罪薛家,重新派人統領薛家軍。

皇上秘密派太子前往調查。

就在眾人以為薛家主帥一死,薛家軍群龍無首之時,軍師景辭攜手薛將軍獨女薛謹寧走上高臺。

而剛剛趕到的太子也被薛謹寧折服。

薛謹寧在問罪聖旨到來前,帶著剩餘13萬薛家軍在景辭和太子楚衡的幫助下,連收兩城,搶回父親屍骨。

可朝中裴丞相以薛謹寧女子為由,要求薛家交出兵權,並上奏皇上派長寧公主和親攜邊疆六座城池前往北戎議和。

就在薛謹寧和太子返京之時,皇上迫於壓力,派使臣和長寧公主出發北戎。

兩人得知訊息後,分頭行動,楚衡快馬加鞭趕回都城拖延時間,薛謹寧追趕和親隊伍,帶回長寧公主。

面對百官指責,薛謹寧走上朝堂毫不畏懼直言道:“薛家並不好戰,但國之疆土一寸不讓,幾城百姓更不可捨棄。”

最後薛謹寧在朝堂之上立下軍令狀:“不把北戎打回家,薛謹寧任君處置。”

重回邊疆,兩年之內,薛謹寧率領薛家軍和北戎交手數次,其中平谷一戰最為慘烈,薛謹寧被北戎包圍,女副將云溪為保護薛謹寧中箭身亡,顧家老將忠叔也被萬箭穿心。

數次交戰,薛謹甯越打越猛,最後北戎主動求和,薛謹寧也得了個玉面羅剎的稱號。

而此時的十三萬薛家軍也僅剩八萬。

戰事平息,可裴相進言要求薛謹寧進京,景辭掌令。

無奈,薛謹寧帶雲宜入京為質,這一走,薛謹寧和景辭再未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