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怖的授課氛圍,由不得人不去拼命練習。
事情若僅是如此,秦素還不會這般悚然。
最令她心驚的是,李樹堂其人,還有個不為人知的外號——三姓家奴。
便是在想起這個綽號的同時,一段埋藏在記憶深處的對話,驀地重現於秦素的腦海。
這段對話發生在前世的中元二十三年。
彼時,秦素頂著趙姬瑩的名號重返大陳,在深宮中迎來了回到故國的第一個秋天。
那時的她還不曾被中元帝寵幸,正於九重宮闕之中苦苦掙扎。
與她同來的二十名趙國美姬,短短數月間便死了一大半,越是聰明美貌的,死得便越快。
而秦素之所以活了下來,是因為她始終假作聽不懂陳國話,又竭力隱藏了自己的容貌,這才撐過了最初的爭鬥,待風平浪靜之後,她便被派去做了宮女的活計。
她記得清楚,中元二十三年末,中元帝忽然興起,舉辦了一場冬華夜遊宴,並邀諸皇子參加。
那時,太子已然被廢,桓子澄的一曲《長清》亦成絕響。
中元帝偏挑了這麼個時候舉辦宴會,一是因了心願得遂、太子被廢,二是為了一掃陳國那段時間的肅殺之氣。
便是在那場宴會上,被指派來做添香宮女的秦素,無意間聽到了一段發生在兩個低等小吏之間的對話:“……快看快看,那個蓄短鬚、著藍袍、戴雙梁冠之人,便是李樹堂。
當年冒死進諫之人就是他。
桓氏因他而起,蕭氏因他而滅,真真是……”“我呸,什麼冒死進諫,分明是落井下石!此等無恥之徒,吾羞於與之同席……”“……此言甚是有理啊。
當年泗水一戰,陳國兵敗,諸公揣度陛下之意,皆不敢出頭提請陛下起復桓氏,便是在等一個合適的時機,將最擅詭戰的桓氏請回朝堂。
誰想這李樹堂卻忽然來了這麼一出,生生將太……將廢太子推在了前頭,陛下對廢太子之忌,亦由之愈深……”“……據我所知,事情並非如此簡單。
這廝進諫之後立時隱退,沓然無蹤,直待廢太子被廢才又重新入京。
我曾隱約聽說,這李樹堂背後有人……”“……我也聽過一樣的傳聞。
更有甚者,道這李樹堂捨身伺虎、受命於人,潛於太子身側,便是為了這雷霆一擊,將廢太子意圖染指九五之意,昭告於世.”
“……捨身伺虎?我看是三姓家奴才更妥貼。
犬吠三聲、只為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