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有什麼能為去算計遠在青州的諸士族?不說旁的,只說那沉香夢醉,那幾族人根本就用不起。
這般一想,秦素心中又生出了一種怪異的感覺。
說來也怪,做皇子時的中元帝,似是十分熱衷於納小族或寒族女子為妾。
不過自登基之後,中元帝便對這些小族失去了興趣,其所納妃嬪亦開始轉向出身冠族的貴女。
故自七皇子而始,接下來的小皇子們,反倒比他們的皇兄血統高貴得多。
秦素反覆忖度著其中利害,眉心微微蹙起。
中元帝后來始終不立太子的原因,她猜想,或許亦有這方面的考慮。
他可能是想自那些血統高貴的皇子中,選出一人繼承大統,而那些皇子的年齡都不算大,因此便也沒急著立儲,卻不料國破當頭,倒也省去了他挑選的煩惱了。
此念一起,秦素的眉心便越發蹙得緊了起來。
此前的疑問,仍舊無解。
她想不明白,這些九年前才十歲出頭的皇子們,在母族根本無法助力的情況下,真有那個能為與手段,早早佈局秦氏?而若不是得到了母族相助,幫著“那位皇子”的人又是誰?此外,另一件事亦讓人費解。
秦家何德何能,如何會牽扯進這兇險的奪位之爭?那個隱在皇子背後的人或家族,對秦家這個沒落的小士族,有何仇何怨,竟是直欲殺之而後快?剎時間,無數思緒紛湧而來,讓秦素幾乎無法呼吸,腦海中一片蕪亂。
她微彎了身子,假作觀賞著小徑旁的一叢玉簪花,輕嗅著那淡淡的香氣,一面梳理著思緒。
撇開這些皇子不論,目下最要緊的事情,還是蕭繼珣與李樹堂,此二人才是秦素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根據今日所見,秦素得出的疑問有三:第一、蕭繼珣易裝隱容,故意扮作庶民,遠赴上京與李樹堂私會,目的何在?第二、李樹堂出現在白雲觀,是無意之舉,還是有意為之?甚或是在他主子的指示下,專門於此地約見蕭氏子弟?關於這個問題,秦素的答案是偏向後者的。
上京城何其大,內三城加外三城,可供秘會之處不知凡已,“那位皇子”不會這麼巧,偏就選中了埋著金御衛的白雲觀。
世上絕沒有這樣的巧合。
自重生後,在秦素的眼中,所有的巧合皆是陰謀,除非讓她親眼看到實證。
那麼,若以此為依據推斷,則第三個問題亦接踵而至。
第三、“那位皇子”是如何知曉白雲觀的?“靖王之亂”時,這些皇子皆未出生,是什麼人將此事告訴了他?這一點,委實叫人極難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