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喜愛風雅,小的們不過沾了沾娘娘的清氣,略學一學。”
“看你這模樣穿著,年紀輕輕已經是個女史了?”
“承蒙皇后娘娘和尚食大人眷顧,才有這樣的榮幸。”
德嬪娘娘與她的老嬤嬤相視一眼,繼而笑道:“從你昨日做的菜餚來看,的確堪當此任。玉壺,將我妝奩裡面那隻白玉梅的釵拿來,賜給汪女史。”
汪以芙趕緊跪下謝恩,道:“謝謝德嬪娘娘。”
“你們飲食上用心,得賞賜也是應該的。”
那位叫玉壺的宮女把一個綠色錦盒拿給德嬪娘娘,娘娘將裡面的釵拿出來,那釵體是深紅色細木頭,還帶著淡淡香味,釵頭兩大一小三朵白玉梅花,花朵中間落下三根細細的珍珠流蘇。
“這釵我留了有些年頭了,年輕的時候愛用,如今無論怎麼搭都不是那個滋味,歲月催人老啊,還是賜給你這年輕一輩,才有它的用處。”
“娘娘芳華不敗,過於自謙了。”
“你呀,嘴裡跟吃了蜜兒似的,對了,汪女史家裡是做什麼的,是不是讀過些書?”
汪以芙遇見這問題,立馬警惕起來,只答道:“兒時家母教著讀過兩句詩詞,現下家裡,父親和弟弟做點兒小本生意,家母已過世了。”
“難為你了,這尚食局宮女大多進宮來,都是為了那39兩銀子,都是窮苦人家的孩子,都是可憐人。”
“娘娘體恤小的們,小的們感激涕零。”
話到此處,外面又有宮女掀了簾子進屋來,說裕和公主已經到門口了,德嬪娘娘便對汪以芙道:“你退下吧,午膳又要多用心了。”
“小的明白,膳房的女史們,都感激娘娘。”
汪以芙退後出門的時候,裕和公主恰好進門,她雖斂首躬身,不禁抬眼瞄了一下這位長相相似的公主。
可這一眼看來,她和這位公主,長得可是一點兒都不搭邊啊。
回到膳房,眾人知道她得了一隻釵,全都湊過來瞧,羨慕得不得了,一人輪流著帶了一回,在水缸上照了兩三個來回,最後在茉析的催促下,才把釵還給她,安心幹活。
汪以芙繼續做她的梨汁牛肉餅,牛肉加上梨蓉,調好味醃到了點,就生炭火,坐在門口烤起來。
午膳十六個菜端出去,抬膳太監都感慨今日準備的菜餚尤其別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