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邦有信佛者,已離席跪地,朝佛像跪拜。

茉析和阮司膳向天子朝拜,高聲喊道:“尚食局為陛下呈上金佛獻壽,祈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龍顏大悅,喜道:“好!有賞!”

皇上此言如龍鳴,震吟迴盪於殿中,眾臣子趁著皇上高興,立馬離開坐席,向天子朝賀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兩位尚食大人跟著跪下,汪以芙雖慢了半步,好在行動迅速,隱藏在臣子中。

這場被人奪了菜的危機,她們算是度過去了,幾個人的心也沉了下去,再不用慌張了。

她小時候流浪,曾路過戲法繁盛的地方,在街上見過一次白蓮花開然後佛像出現,因為好奇,離開了母親和言媽媽的眼,偷偷去看過那秘密。

原來那人不過在桌子底下藏了孔明燈,那佛像是個空心輕盈的殼子,底座下方在桌底連了一個爪,桌底的孔明燈燃著,頂上爪就把佛像也頂出去,佛像上升帶開了蓮花。

那人尤其喜歡在佛寺附近玩這戲法,有許多信徒便會自覺掏錢,自認見證了神蹟。

今日她和茉析找了宮裡御前作的木匠瓷匠,將那盤子中心挖空,桌子也挖空,撿了現成有的一些殘木頭搭了一個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底座。

宮裡太監多,就有禮佛之人,人又貧苦只能供得起佛殼子,茉析人緣好,人家也不吝嗇,加上這孔明燈也不難做。

為了能自動點燃孔明燈,茉析又找人去宮裡管煙火的造辦局拿了幾根引線,用米粒粘在盤子心和孔明燈的燈芯纏上,加了點兒煙火料。

如此,火燒魚片再燒著引線點燃桌下的燈,頂開底座,金佛出現,且因為這桌下的燈,才能照得金佛有光,添了天子生辰的祥瑞之像。

也虧得阮司膳下令所有膳房慢些做菜,多留了一點兒時間,她們才能把這桌子弄好。最後她們用這些東西試了兩回,一次失敗一次成功,就賭了一把。

“將那金佛底下的肉,呈給各位使臣嚐嚐。”皇上如此吩咐,茉析和阮司膳聽令,出門將準備好的醬汁和蘸料端給各位使臣,又將盤中的魚肉夾出來放在船型碟中奉上。

汪以芙是嘗過味道的,也是她們三人嘗過味道都覺得好吃,才敢端上來賀壽。

這魚肉可以說得上薄如蟬翼,這個如不是厚度,而是透明度,之前阮司膳切得太薄,魚肉太薄就沒有口感,且容易燒焦,魚肉透亮但有厚度就恰好。

這也是為什麼這麼一個大盤子端進來,魚肉貼在碗底,盤子也能像什麼都沒裝一樣,成就她的戲法。

那酒用的是宮裡新釀的桃花酢,魚肉入口前聞起來,有三重香味,第一重是酒香,第二重是魚肉直火燒過的肉香,第三重是淡淡花香。

不沾醬的魚肉吃起來僅有底味,魚肉是新殺的,又恰恰斷生,肉質鮮嫩,還帶著些許魚肉本身的甘甜,品味起來已經足夠滿足味蕾,沾醬以後又添了鹹香和醬香,實在美味。

外邦使臣吃過這魚肉以後,臉色各異,有敬佩的,有驚喜的,也有睥睨而視瞧不上的,最難看的大約是東北邊的金國。

汪以芙中午問了阮司膳今日金池游龍是哪國使臣端上來的,她說是金國人端出來的。

那日金國外史使了銀子給仇星,想讓自家廚子上御膳房參觀,仇星就安排阮司膳帶領兩位金國女廚,難得的是她倆都能說中原話。

路過茉析膳房時,茉析恰好把一本食記放在桌上,翻的是金池游龍那一頁,沒想到就被有心人記下了,在天子壽辰之時給予難堪。

小人行徑,汪以芙心裡默默罵了一句。

宮宴裡,幾個湯品上過以後,就是甜食餜子了,二十四花點做得並不難,是二十四種蒸點心,顏色各異,口味清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