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一年到頭,就指望那幾畝田的產出過日子,家中人口少的還好,夠吃夠用的情況下,多少還能賣些餘銀。

孩子多的人家就慘了,還沒等到新糧下來,米缸幾乎就要見底了,接下來的幾個月只能靠摻著野菜過活。

所以只要一有閒暇時間,漢子們都會來鎮上做短工,或是拉人拉貨貼補家用,此刻望著路上行人的笑臉,不難看出他們心情很不錯。

“相公,你說只是從村中往鎮上拉人,每個人就能賺到兩文錢,這要是從鎮上去縣城是不是賺得更多啊!”

如果不是家中有了穩定的營生,小溪覺得其實來鎮上做個腳伕也不錯。

坐在車轅上的陳家旺聞言,笑了笑,“嗯!我猜應該是很賺錢,畢竟路程遠,每人收十文,拉五個人就有五十文。”

都說,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話還真沒錯,車上的王大娘聽到小夫妻倆的談話內容,眼睛突然亮了一下,隨後不知想到了什麼,瞬間黯淡了下去。

大兒子老實本分,最適合做腳伕這行了,但想到一頭牛要差不多二十兩銀子,王大娘不禁嘆了口氣。

這麼多年家中也不過只有七八兩存銀,遠遠不夠買一頭牛,看來這賺錢的路子是行不通了。

“大娘,您咋還嘆上氣了呢!可是有什麼心事。”小溪發現王大娘不知為何,情緒突然變得特別低落,就關心的問了一嘴。

“哎!我在想家中的日子什麼時候才能好起來。”

王大娘心中很是煩悶,有些話她無法與兒子兒媳說,只能偶爾與老頭子發發牢騷,難得今日有人問起,忍不住就說了出來。

王家日子怎麼樣,小溪也瞭解一些,典型的人多田少,而且還都不是上等田,每年的產量並不高,夠吃夠用之餘,還能省出來一部分賣銀子,只能歸功於王大娘的精打細算。

雖然她們家日子緊巴了些,但已經比那些同樣田不多的人家,好了不少,畢竟有些人家只能勉強填飽肚子。

“也是啊,如果只靠種田,日子也就那樣,餓不死,也富不了。”

想到剛嫁來竹溪村時,家中也是緊巴巴的,只有公婆分的五兩紋銀,便再無其它,能把日子過成如今這個樣子,全靠鎮上擺攤賣兔子等。

如果只靠種田,不知何時才能買得起田地和驢車,所以王大娘的心情小溪深有體會。

“家旺媳婦,你們夫妻倆聰明,幫大娘出個主意,看我家你大哥適合做點啥買賣。”

如今村中誰提起陳家三個兒子,不豎大拇指,同樣都是莊稼漢,再看看人家小日子過得,可謂是蒸蒸日上。

其實王大娘一直有這個想法,但王老漢卻始終持反對意見,他覺得兩家無親無故,陳家憑什麼幫忙出主意。

但今日聊起這個話題,王大娘便沒忍住講了出來,心裡想著萬一人家願意幫忙呢!

小夫妻倆也沒想到王大娘會突然這麼問,很是意外,隨後仔細琢磨了一下,可能是見他們家擺攤賺了銀子,才有了這個想法吧!

左鄰右舍住著,如果不幫顯得他們太小氣,但小夫妻倆是真不知王傑適合做什麼營生。

如果賺錢了還好,人家或許會感恩戴德,這要是賠了銀子,背地裡還不得罵他們夫妻倆啊!

思來想去,兩人相視一眼,心中有了主意,“大娘,如今沒有一技之長,也只能像我們一樣擺擺攤,賺點小錢貼補家用。”

“可擺攤賣啥呀!”王大娘聞言頓時沒了主意,就是因為不知道做啥,才讓小夫妻倆幫忙出主意,沒想到對方又把皮球踢了回來。

“集市上除了賣吃食賺錢外,就是孩子的小玩意了。”

小溪也只能這麼講,畢竟最後決定權在王家人手中,其它也不敢多說,免得日後